第一回 老道小童(3 / 3)

吳桐聞言心中大喜,趕忙道謝。

老道擺手道,“貧道今日有瑣事要忙,善人可略作修整兩日後可到觀中尋我“。

吳桐聞言連聲應是。

老道起身拿起長凳上的包裹要起身告辭,吳桐眼見老道要走,連忙起身讓夥計拿來油紙包上盤中的四個包子雙手遞給老道道,“道長既然有事去忙還望收下,可留作路上食用“。

言罷又讓夥計包上十個燒餅給老道長做幹糧,老道聞言,和聲謝絕,吳桐再送,老道隻得收下包子,“出言道,無量尊,謝過善人好意,既收下這包子怎可再收善人送的幹糧,貧道這便去了,善人若是想好可來觀中尋我“。

吳桐聞言,本想應是,話到嘴邊突然想起還不知道這老道士的名號,便開口問道,“敢問道長名號“?

老道聞聲答道,“貧道道號青陽子,請問善人名諱”?

吳桐,安徽阜陽縣人,吳桐回答。

老道聽罷,道,“貧道記下了,貧道這便告辭了,罷出門而去,吳桐跟隨相送到店門口,還想再送,店夥計出門喊住了他,“包子還沒給錢呢”。

吳桐這才想起還未結賬,連忙告罪。

老道和聲道“無量尊,善人留步”。

吳桐道“道長再會”,這才轉身回到店中結了賬吃了桌上的早點,待得吃完早點,吳桐向店內夥計打聽好了去硯台山的路,自店內又買上了幾個燒餅,這才出門離去。

兩日後吳桐如約而至,此時青陽子已經回到觀內,再次相見吳桐還帶了不少禮品,青陽子為吳桐安排好了住處,三個月後青陽老道正式收吳桐為門下弟子,賜道號,明隱子。

其實青陽子也是被吳桐的誠懇所打動,這道觀內隻有他們二人,吳桐每日燒水做飯照料青陽子的起居,吳桐是五十七歲的年紀,但是青陽子已是七八十歲,仙風道骨,須發皆白,這個徒弟雖年紀不卻也收得。

青陽子還為吳桐親往上清宮受錄傳碟,硯台山距離上清宮有三百裏之遙,青陽子早晨出門下午便回返道觀,吳桐問青陽老道如何這般快速時,青陽子回答道“我早年修行靈氣,有靈氣傍身,出發之後便繞走人煙稀少之處,提氣疾行自然快速”。

這可把吳桐眼饞的不行,可是青陽子不教,他也不好能催要,青陽子給他收錄文牒之時道“你雖入我門下,我卻不能傳你練氣修行之術,你年紀大了。經絡閉塞,難以打通,經絡不通便無法修行練氣法門”。

雖不得練氣不能像青陽子那般日行千裏,吳桐卻也不是太過失望,因為青陽子答應教他風水堪輿之術,接下來的時日裏吳桐便跟隨老道學習道家禮儀經典,每日修習早課晚課,偶爾青陽子也會傳些招式路數與吳桐強身健體。

很快一年多時間過去了,一日吳桐跟隨青陽子操行完早課,青陽子叫住了要打掃落葉的吳桐,和聲道,“徒兒,你與為師相處日久,為師見你品行尚佳,今日為師要外出雲遊,有一事要托付與你”。

吳桐聞言,“忙道,得師父收留傳法之恩,師父但有所托徒兒定盡全功,不知師父要去往何處,何時歸來”?

青陽老道道“我此去短則數月,長則數年,或許不會再回來了”,言罷青陽子自懷中取出了一個木盒,自其中拿出了一枚印章,道“這是為師的法印,我走之前將它留在此地,若十年之內有人自此地尋得,你便收他為徒,賜道號玄”言罷老道手中的法印化作光點在手中消散。

吳桐也就是明隱子剛想開口發問,卻被青陽子再次抬手打斷了話頭,青陽子道“若是有人尋到這枚法印便是與我道有緣之人,我房中的木箱裏有我留給他的東西,你到時幫我轉交,此事日後關係重大,切不可失察”。

明隱子隻得應是,臉上滿是不舍之意。。

青陽子又道“福生無量尊,為師這便去了,我走之後,你所學功課莫要懈怠”。

明隱子聞聲應是,彎腰下拜,待得抬頭時青陽子已然消失,明隱子一陣失神後起身回到了房中,聽青陽子的言外之意怕是不會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