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朕疏忽了,此次平叛,但有軍情相關事,無需請示上報,全憑將軍持大局即可。”劉槐輕拍了下額頭準許了初陽的請求。
當日從皇宮內出發往點軍場備足兵馬,驅五萬兵馬行軍七日到了莨州城八十裏外,初陽令人放周謙出牢車,將人叫到主帥車前,道:“今我放你歸去......”
“謝君侯大恩!”未等初陽完,周謙便跪地謝恩。
被打斷話語叫初陽有些惱怒,伸手一擺怒道:“慢謝!”
眼見初陽一臉殺氣,剛高興了片刻的周謙頓時似霜打的茄子,整個人都蔫了下去,也不敢再多言語一句,隻保持著作揖的動作動也不敢動。
“放汝歸去,隻為汝戴罪立功!”初陽知道要用到周謙,也不好太過凶狠,就將怒氣收起停了片刻,等語氣稍有平和後才繼續道:“若是平時,必將汝車裂!可念你實為家人性命,並非真反陛下,故而留汝一命,等事成之後,還需好生感恩陛下!”
恩威並施下,叫周謙感動的聲淚俱下,跪地衝初陽不斷叩頭謝恩:“還請君侯指使,便是刀山火海,謙也絕無二心!”
“汝歸去倀州之內,告知劉衝、段英之輩,就已經騙取陛下信任,現正派兵馬來此平叛,叫他按原計劃而行,倘若他問起統兵之人是誰,所統兵馬幾何時,便答來將不知姓名,兵馬也因邊防吃緊隻有三萬。你再個中周旋,以便從中取利。”
“若是他問即便邊防吃緊,也不該隻有三萬時,人該如何作答?”為了謹慎,周謙急忙追問道。
“若他有此一問,你便答國內大軍已被我調往騏州,正待從騏州發兵秦國。此三萬中有半數也是從禦林軍中緊急調用。”初陽滿意點頭,自己能知道主動提問,明周謙對此事已經上心。
周謙聽後在心底牢牢記住,對初陽深施一禮便由二十名騎兵上前帶他往倀州而去。
進到城下叫城門往裏通稟,段英聞訊為籠絡人心,提早將周謙家人放出,並隻身出城迎接相問,周謙趕馬上前與段英相拜,二人進城中刺史府。
上到廳堂,周謙打眼見到上座者正是兩個叛亂的皇子之一,漢國前邨壽王劉信。
對囚禁家人被要挾,周謙對在場所有饒深惡痛絕,可當下初陽給他安排了重要差事,他也不敢把心中的情感流於表麵,暗中偷偷拿手掐了一把大腿,整了整衣冠上前對劉信扶揖道:“拜見信王子殿下。”
“周別駕歸來,可有喜訊帶回?”劉信假意歡喜道。
周謙便將初陽交代給他的了出來,並且在裏麵加上了更容易讓劉信信服的形容,當場把一旁的段英聽的歡呼雀躍,仿佛當下時局真的似周謙的一樣簡單。
不得不劉信比旁人而言還是多幾分頭腦,在周謙完的那一刻,他並沒有百分百相信其中的內容,不是他懷疑周謙,而是懷疑朝廷的兵馬部署並沒有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