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被殺,阿蘭那(阿蘭王國)滅亡!
而在此後,一大部分阿蘭人加入了匈奴聯盟。另一部分逃入了山中。
然而,不久那部分阿蘭人就從聯盟中成功地分離出來,他們大部向西歐遷移,與汪達爾人和蘇維彙人為鄰,
406年羅馬帝國撤除萊茵河邊界守軍後,汪達爾人聯合蘇維彙人和薩爾馬特部落的阿蘭人(從聯盟中逃出的)等,越萊茵河湧入高盧地區。他們又一路劫掠,於409年越過比利牛斯山,占領西班牙半島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地區。
羅馬無力阻止,唯有承認他們為“同盟者”,駐守西班牙。
但時隔不久,來自北方的西哥特人又奪取了西班牙大部分地區,使汪達爾人不得不退守半島南端和西北一隅。
公元429年,汪達爾軍政領袖該薩裏克審時度勢,率8萬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前往北非,於439年以迦太基為都建立了汪達爾王國。
迦太基的陷落對西羅馬的打擊最為嚴重,切斷了它在非洲的財政來源。442年,羅馬終於承認汪達爾王國對北非大部分地區的統治。
而那一小部分人在聯盟中的阿蘭人後來與黑海、裏海北邊草原的欽察人聯合起來抵抗蒙古人。
最後也就是元朝所成的色目人。他們就是現代高加索地區“沃塞梯”人的祖先。
古代阿蘭人建立的阿蘭國又叫阿蘭聊,阿蘭那,在華夏的古書中稱為奄蔡。其大體位置在今天的俄羅斯頓河流域,大高加索山以北,黑海,亞速海(華夏古書中稱為大澤)以東一帶。
由頓河將其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黃種人為主,西部以白種人為主,長期過著遊牧的生活。
雖然人種不同,但頓河流域的人們長期形成了民族認同,都稱自己為阿蘭人,也就形成了統一的國家。
冉閔覺得阿蘭人會成為魏軍取勝的關鍵,於是就讓人把阿蘭人的使者帶進來。
在經過一番禮節之後,阿蘭使者低眉順眼地道:“尊敬的大皇帝陛下,貪婪而凶殘的匈奴人在我們阿蘭人的土地上大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鄙人聽聞大魏乃是天朝上國,陛下更是偉大的萬王之王,是上天降下來拯救天下萬民的救世主,所以懇求陛下消滅邪惡的匈奴人,拯救阿蘭的子民!”
冉閔淡淡的笑道:“你的漢語說的不錯。可是阿蘭使者,朕已經打算撤兵了。你在來的路上想必已經看到了,帝國的勇士忍受不了當地的氣候,再加上匈奴人實在是太狡猾了,不敢出來一戰,避而不戰,再這樣下去形勢將極大地不利於我魏軍。而且,帝國的勇士的鮮血不會白流,帝國的勇士的生命也不能白白犧牲啊!”
聞言,阿蘭使者歎氣道:“大皇帝陛下,鄙人在來這裏的時候,敝王已經再三叮囑過了。阿蘭國願意成為帝國的附庸國,阿蘭人願意永遠臣服於陛下,永遠臣服於大魏!”
“朕需要看見阿蘭人的誠意!”
“不知道陛下想要什麼樣的誠意?”
“牛羊、皮襖和糧食!還有,就是阿蘭人是頓河以及黑海的原住民,應該很熟悉當地的地形才對,朕需要阿蘭人配合魏軍,一同消滅匈奴人!”
“這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