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1)

汪文言還算不上是真正的東林黨人,因為他既無科舉功名,也未曾真正進入官場,但他卻曾受恩於顧憲成,因此自然與東林黨有著不尋常的聯係。想當初,是顧憲成托人替汪文言在徽州府謀了個獄吏的差事,後來又安排汪文言去東林書院讀書,又時常帶在身邊,言傳身教,這份特殊的恩情對於汪文言自然是沒齒難忘。來也奇怪,這顧憲成向來自詡正直,平時待人也頗為冷漠,卻獨獨對汪文言另眼相待。幾年前,刑部員外郎於玉立受皇命前往徽州府查案,顧憲成又向於玉立引薦汪文言協助查案。這汪文言本來就頗為機智,富有謀慮,又熟悉徽州府內的官場門道、人情世故,協助辦案自然是得心應手,深得顧憲成和於玉立的讚賞。之後,顧憲成突然“去世”,汪文言心灰意冷,回到了歙縣老家,雖未再任官府的差事,卻成了當地如宋公明一般的人物,時常賓客盈門,廣交四方豪傑。此番進京,除了受於玉立所托,汪文言也想去闖蕩一番,若能在京城搏出些名頭,也算光宗耀祖,隻是未曾想到,這一切盡在顧憲成的安排之中。

兩人又談了許久,直到傍晚,老仆人秦伯在門外催促汪文言用餐,汪文言才起身拜別。飯後,汪文言還想去拜訪顧憲成,哪曾想那屋內已空無一人。據沙彌,顧老夫子有要事,需要離開幾日,汪文言雖然疑惑,但並沒有多問,隻是回到自己的住處入睡。

第二日,氣不錯,汪文言便和老仆人秦伯匆匆趕路。離京城不到十裏的地方,又是一隊身穿紫色飛魚服的錦衣衛騎著快馬迎麵趕來。

“是昨日那群人,公子。”秦伯眼尖,認出來了。

同一隊人,昨日匆匆進城,今日又匆匆出城,到底所謂何事?汪文言陷入沉思,這錦衣衛是本朝太祖所設,向來隻效忠於皇帝,不涉黨爭,因此這隊錦衣衛執行的應該是皇命,否者不會以那顯眼的飛魚服示人,也不會堂而皇之走官道。可到底是什麼緊急任務?昨日進京顯然是來複旨請命的,今日出城肯定明此事還未完。汪文言還未入京,對朝中各派勢力尚未完全了解,隻是憑著顧憲成在清安寺那簡短的介紹和交待,至於那紫禁城內的事,更是知之甚少,自然無法猜測。

正午時分,秦伯趕著馬車終於進入了京城。這順府的繁華自然是原來所住徽州府無法比擬的,甚至是江南翹楚的應府、蘇州府,雖繁華程度並不遜色於京城,卻因胭脂味太濃,終究不及京城這子腳下的威嚴氣派。汪文言一邊撥開車簾,一邊觀察這京城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群和鱗次櫛比的店鋪。

拐了兩個彎,走過三條街,一座規模不大的宅院出現在眼前。在權貴巨富雲集的京城,這座宅院實在是太不起眼了,也難怪,他於玉立畢竟隻是個從五品的刑部員外郎,雖因為其剛正不阿,敢於上書針砭時弊,在朝中頗有些名氣,卻畢竟官位較低,並無太多俸銀,於玉立本人也沒有明顯的貪瀆行為,宅院自然了點。

這時,從門裏迎出一中年男子,上來便朝著汪文言作揖,恭敬的道:“閣下想必是汪公子,在下於府管家黃四,已經恭候多時,公子的生活起居府內已經一應安排齊全,請隨我來。”

於玉立的宅院雖然不大,卻也為汪文言和秦伯準備了兩間幹淨的廂房,還安排了一個丫鬟專門伺候,可見於玉立對汪文言的重視和用心。

“黃管家,於大人現在何處?”汪文言問。

“老爺是今早出門的,是去刑部大牢辦點事。公子稍等片刻,想來也快回來了。”黃四回答道。。

兩人正話間,隻見外麵走進來一人,此人頭戴烏紗官帽,身著青袍官服,官服上繡著鷺鷥,走路風風火火,一看便是性情中人,此人便是於玉立。

“文言老弟,別來無恙啊!”於玉立上前,緊握著汪文言的手,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