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攤之路是充滿著艱難險阻,首要困難是因為張慧景窮,她需要的資金不夠,再者是因為張慧景太倔強,哪怕是自己的資金不夠,她也不會開口跟別人借,不夠有不夠的活法,張慧景全身上下就這點固執,她去買了一輛特別醜的三輪車,這三輪車雖然醜,但是真的很實用。張慧景就是看重它的實用,才會果斷迅速的把它收入自己的麾下。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世界上的守恒定律其實就是如此,漂亮的東西不實用,實用的東西必然醜。張慧景不介意這些,隻要那些東西實用最要緊,或許是媽媽從小就非常拚命,所以遺傳給張慧景的個性也是非常之拚命的。張慧景沒有想做人上人,統治別人的心,但是她的心裏也是希望自己能早點立業。
那種想要立一份自己事業的心在張慧景離開便利店之後,變得非常的熱烈。
張慧景仿佛著了魔,一心想著要立業要立業,一定要立業。
就像電視劇《倚天屠龍記》裏的周芷若那樣,得到上天的點撥,再也不願意把心思放在無用的兒女私情上,而是把所有的思緒都放在了如何賺錢上。
沒錯,錢就是一切,許多人在活過某個歲數之後,活著就隻是為了錢而已。張慧景以前總以為這種完全為了錢的人生根本不值得一過,現在倒是覺得這他媽又有何不可,錢既然能買到絕大多數自己想要的東西了,那為什麼不能喜歡錢,畢竟人隻要努力賺錢,就一定會有錢,但那並不代表,人如果努力去愛一個人,就會得到那個人的愛,愛情比錢不公平多了,有時候你努力去愛一個人,得到的反而是淋漓盡致的傷害,這個世界上,隻有愛情可以這樣囂張跋扈,其實認真追求起來,錢才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東西,隻要你努力,無論多少,就一定會有,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可刻薄的東西,有時候你越犯賤的上去倒貼,得到的也不過就隻是一句“你自己犯賤你自己活該”而已,愛情裏什麼時候有過公平這種東西,有時候哪怕你再怎樣卑躬屈膝的去討好,再怎麼心痛的想挽留,留不住的那些照樣留不住。
也許是因為真的應了那句歌詞“早就吃夠了愛情的苦。”
所以張慧景才會像真正的出家人那樣,決定把自己的塵緣都了結掉,隻要一心向錢看,人生才有可能真的向前看。
但是向錢看的人生,對張慧景來說,也絕對不是易事。
張慧景沒讀過大學,根本就沒有什麼人脈交際圈,再加上她又不擅長交際,從來都是獨來獨往,父母又不肯給她錢,自己掙每一分錢都掙得特別的心酸。確實是足夠之心酸,因為張慧景的個性根本不是油嘴滑舌那一款的,現在的人做生意,全憑一張嘴,有些人嘴巴知道怎麼胡說,自然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對付顧客,他們遊說顧客的方式是一套又一套的,隻有張慧景不是,張慧景不忍心天花亂墜的胡說,但是生意場上好像隻有天花亂墜的胡說,隻有敢光明正大胡說的人反而才最有可能得到顧客的喜歡。
張慧景敗就敗在一張嘴上。
她不喜歡花言巧語,那自然顧客就不多,現在做生意的就像戲子,人們有些時候買個東西就好像在看戲,如果賣家戲演的好,顧客看得高興,自然就出手闊綽,如果賣家演的不好,顧客自然也會覺得意興闌珊,顧客和賣家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互相照鏡子的關係,顧客接收到了什麼,賣家就感受到什麼。
剛開始張慧景做生意還很像木頭,根本就不太懂得如何經營。顧客也不多,因為每樣東西的利潤都很低,薄利又想生存下去的話,就隻能多銷了惡,可是張慧景擺攤的地方人流量又真的是不夠多,所以隻能是每天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把時間都空出來做生意,騎著一輛大車,整天車上堆滿的都是貨物。張慧景是個做生意很雜的商人,她經過的商包括做批發的紙和做批發的雜誌,做批發的小百貨。或許是因為年輕,所以張慧景對很多事情都很有興趣,她好像真的沒有怕過累,也沒有怕過苦。可能當時也正年輕,身體也是可以隨便受苦和受累的時候,所以很多的辛苦隻知道是必須承受的,而不知道閃躲。
那時候批發做紙的時候,正好是夏天,張慧景除了大早上要早早去市場占領絕佳的好攤位,還要大中午頂著烈日炎炎去進貨,進貨分成許多家進的,每次去進貨都要大動腦筋,必須得要貨比三家,除了貨比三家之外,還要判斷哪種紙的質量比較好,剛開始張慧景找的都是小廠家,所以她根本就沒有太多的優質紙品供貨源可供選擇,後來張慧景做生意越做越大,她開始變得越來越大膽,她跑去聯係了一家紙品廠,和那裏的老板進貨,搞特價的紙品促銷,這種紙品的利潤真的很低,但是賣的很快,因為便宜,有些老太太老婆婆真的很愛便宜貨,所以買的特別多。張慧景見這個東西銷量好,所以進了很多,但是直到最後,張慧景也不過就隻是純粹的收支平衡而已,不知道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錯,一直以來,張慧景除了開銷,壓根就沒掙到什麼錢,最後思來想去,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利潤真的太低了。可是張慧景依然還是不足夠具備做一個真正的商人所能匹配的素養,她根本就是野心不夠,野心不夠的人才會隨便的寬恕自己掙不到錢,真正有野心脫貧的人才不會隨便原諒自己掙不到錢這種事。張慧景就是窮的不夠,所以才會得過且過,才會覺得自己這種狀態其實也不錯,的確是不錯,她除了累點,其實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