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日的可笑的自由,永遠淩駕於所有的金錢之上,真是可笑啊,好像擁有了自由就擁有了可以號令天下的尚方寶劍似的,其實根本就不是,當你有了一大堆自由卻還是沒有錢的時候,你依然是個可憐的窮逼。你依然被困在無形的牢籠裏麵,你依然是可以隨隨便便被金錢綁住腳步的傀儡,隻有錢才能解放真正的自由。
張慧景沒有錢,所以她始終沒有真正的自由。
後來張慧景又去賣書,她以前讀書的時候真的很愛看書,看很多的雜誌也好,浪漫的言情小說之類,或許是有很多的這方麵的情意結,所以張慧景走上了賣書之路。這條路走得也不是太通暢,首先那些資金比較充足的小夥伴們賣書用的是三輪的摩托車,是那種用燃油的大型摩托車,可是張慧景用的還隻是三輪車,她隻是買了一塊板放在那個三輪車上,買了一把很大的遮陽傘,賣書那主攻的消費對象就是學生,張慧景為了能多賣點,經常就是賣了這邊這個學校,趕快趁那個學校還沒有下課,就快速果斷的衝過去,她掐時間掐的那是相當一個準,當時學校門口的攤位真是貴如黃金,張慧景為了爭到一席之位,還不惜和一個女的爭位置,那個女的和老公專職在學校門口擺攤擺很久了,根本就不是什麼善類,哪裏可以隨便允許張慧景和她爭,張慧景差點和她打架了,張慧景從來就是這種人,隻要是自己想要的,她從來都不惜用任何代價得到,這可是關乎到自己鐵飯碗的事,張慧景沒辦法不爭,最後她還是如願爭到了地盤,代價是那個女的抓狂把她的許多書都撕爛了,張慧景也把她的小吃攤一鍋端倒掉了許多。
後來這場鬧劇總算還是在周圍民警的協商之下和解了。
但是縱使是萬分努力的去爭取,張慧景的擺攤之路還是充滿了各種的溝壑。
後來書攤沒多久也撤了,那一年的春天好像一直在下雨,從來就沒有停過,張慧景甚至能清楚的記得有很長一段時間自己都是和一大麻袋的書賦閑在家,後來書攤最終還是沒能維持下去,張慧景明顯感受到了入不敷出的難堪。就在某一天,張慧景的小攤在那個她曾經據理力爭去爭取的地方消失了。
張慧景發現自己好像無論做什麼事都做不長久,這個發現讓她分外的痛苦,到底是自己選錯行業的問題,還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張慧景在那個時候曾經陷入了深深的迷茫,那種迷茫是很具有檢討性質的,張慧景從來不會去責怪自己運氣不好,其實;連她自己也知道,失敗就是失敗,一個人把自己的失敗胡亂的歸總為自己的運氣不好,那證明這個人不僅是個輸家,還是個輸不起的輸家,張慧景不願意當這樣的輸家,做這樣的輸家未免太可憐了。
張慧景從那個時候開始,決定認真的重新開始規劃自己的經商之路,如果人生總在輸的路上嗎,那這樣的人生,不過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