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悠苒罷,便要帶著榮兒離開,蕭承軒叫住她們道:“大嫂,去我府上吧,這時候若回京城,齊王的人必然也不會放過你們的。”
“好。”
待陸悠苒與蕭承軒都走了以後,清荷在一旁心翼翼地問道:“大姐,您真的要去找齊王殿下麼?”
“我方才已經答應了太子妃,便一定會去。一方麵,我也不忍他再這麼下去,他若還這麼執迷不悟,遲早是會出事的……”
此時,她的眼眶有些濕潤,她想也許此時的蕭承彧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也許他還在為下一步計劃做打算,可是親近太子一派的人,勢必也和陸悠苒一樣,在找證據。她必須趕在他們找出證據之前,勸他回頭,勸他去向聖上認錯,好減輕他的罪過……
“清荷,你叫人去備車吧,我現在就回去。”南宮洺熙吩咐道。
“姐,要與老夫人和王妃麼?”
“先別了,免得祖母知道著急上火。”南宮洺熙道。
“是。”
南宮府。
廝已經關了大門,想著深夜了,也不會再有人來了。正打著哈欠往裏走時,卻聽見身後有人在喊。
“等一等,大姐回來了!”
看門的廝聽見喊聲,連忙轉身去看,見是南宮洺熙的馬車,心裏不禁有些吃驚,道:“大姐,您不是去宣城了麼?怎麼這個時候回來了?”
“回來有些事要處理,快去開門吧。”南宮洺熙道。
“是。”
夏頤已經聽到了下饒稟報,連忙穿上外衣去院門口等。
“夫人,您先回屋等著吧,大姐這才剛到了門口,進來還要一會兒呢。夜裏風大,您當心著涼。”身邊的侍女道。
“無妨,熙兒出去了這麼多,我還怪想她的,今日提前回來,想必是有什麼事。”夏頤道。
“聽門口的廝,好像是這麼回事。”
“也不知是出了什麼事,大半夜的趕回來。”
“許是,有什麼急事吧。”
主仆二人正著,南宮洺熙已經回來了,她走到夏頤跟前,輕輕喚了一聲:“娘親。”
“熙兒,你怎麼大半夜的回來了,這一路上可好啊,在魯王府住的可好啊。你祖母他們呢?”夏頤見了女兒,一下子將要問的全問了出來。
“娘,您等我喘口氣嘛。晚上風大,您怎麼還親自出來迎接呢。”南宮洺熙道。
“我這不是想你了嘛,想著早些見到你。先進屋喝口茶吧,慢慢。”夏頤笑著道。
母女二人剛進了屋,馬氏那邊便得了消息。
“翠兒,你大姐這麼急忙趕回來是為了什麼呢?”馬氏問道。
“姨娘,大姐該不是知道了您與二姐攛掇老爺幫齊王殿下那件事了吧。”
“不會吧……這事,老爺做的滴水不漏,她怎麼會知道。誰又會專門跑去告訴她呢……”馬氏百思不得其解。
“姨娘,這事兒可不準啊。”
“翠兒,你出去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什麼消息,這南宮洺熙到底為何事回來的。”
“是。”
此時的馬氏,仿佛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她不確定南宮洺熙這麼晚趕回來,是不是因為今日太子之事。若是被她發現了端倪,那麼她和南宮洺悅鼓動南宮允私自打開軍火庫大門的事便會被揭穿。她這時候沒有想到這件事,會給南宮府帶來什麼樣的災難,而是擔憂她和她的兒女會不會因此而獲罪。
另一邊,玉瀾院內,夏頤聽南宮洺熙將整件事的原委完,大吃一驚,道:“什麼?你父親他怎會糊塗到如簇步?怎會助紂為虐呢?”
“娘親,這件事必須得有個了結。楚王殿下與太子妃已經聯絡了一眾大臣,在找齊王謀反的罪證,相信不久就會查到爹爹頭上,若是爹爹不出麵,到聖上麵前去認罪,隻怕南宮氏一族都會受到牽連。”南宮洺熙分析道。
“可是,你爹他會承認嗎?”
“其實,也不是非要爹爹承認是自己做的,隻是需要一個替死鬼來做這件事。”
“替死鬼?誰?”夏頤問道。
“自然是馬姨娘了。娘親,你知道麼,齊王他為何會突然答應迎娶南宮洺悅,那是因為南宮洺悅答應會助他早日登上太子之位。那麼,這個協助的人,自然就是爹爹。”
“這些事,你都是聽誰的?熙兒,你爹他真的答應了?”
“爹爹答不答應我不知道,可若是不及時去聖上麵前認錯,那南宮府就真的大禍臨頭了。娘親,這次您無論如何也要勸爹爹啊……”
“我的話,你爹真的會聽麼?這些年,他早就被那個馬氏迷惑的分不清東南西北了。”夏頤皺著眉頭道。
“娘親,咱們去找祖父,他不會不管的。”
“別去,熙兒,你祖父這幾日正病著,從前在戰場上受的舊傷又複發了,你二叔昨日便回來了。”
“娘親,這麼大的事,您怎麼不早啊……”
“我想著你如今為著齊王的事整日憂心不已,這幾日府上動蕩不安,便想著過幾日等你祖父的病情穩定些再派人去宣城通知你們。誰知,你竟提前回來了……”
“娘親,祖父病著,那我們便去求外祖父,他的話,我爹他總會聽吧。”
“也對,明日一早我便去求你外祖父去。”
“娘親,我也要去。”
“你就別去了,你明日先去看看祖父,他在病中還念叨著你的名字呢。”
“是。”
這一夜,南宮府裏幾乎人人難以安睡。南宮洺熙提前回來了,眾人都在猜測,自家大姐提前回來是為何。
南宮允自然也知道,女兒回來是因為何事。其實,早在盜用兵器之後,他就為自己找好了退路。這件事,是馬氏哭著喊著求著他辦的,若不是看南宮洺悅在齊王府過得太委屈,他也不會答應馬氏的要求。
這畢竟是誅九族的大罪,他就算再混賬,也不會做出危害家族的事來。可是,權衡利弊,他也明白,若自己今日幫了齊王,那將來蕭承彧登基,自己便是第一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