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常的修複不同,這種可再生技術是覆蓋整艘戰艦的。不管這艘船被摧毀的多嚴重。隻要保證一個核心關鍵——核心AI在線,就可以進行無限製自我再生。
組成這艘船的所有結構其實都是可編程原子,而它們組合在一起之後就形成了一種生命結構。所以你也可以認為新星號是一具活著的機械生命體,它除了沒有思維,基本上就是個生命體,而且和一般正常的生命體不一樣的。這種再生能力其實並不隻能再生。
新星號甚至可以根據需要讓自己長出一個之前沒有的部件,或者自我分解掉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將之還原成原材料用於建造或者修補別的需要的部位。
當然,這個重組或者撤銷的過程需要三個基本條件:指揮、能量、材料。
可編程原子不能自己構建物體,所以需要指揮中樞,這就是為了AI核心必須要在線它才能發揮作用的根本原因。而新星號的AI其實就是那八個龍族個體,所以隻要他們八個之中有一個人還活著,這個功能就可以繼續生效。當然,人數下降的時候恢複速度會變慢,因為這個需要一定的計算力支持,人少了運算速度下降自然就會導致恢複速度下降。
能量的部分當然也是必須的。轉化物質結構需要能量支持,而這個能量卻不一定是飛船的自身動力提供。事實上可編程原子具有將分子振動能量轉化為動力能量的能力,也就是說理論上可編程原子可以在絕對零度之外的溫度狀態下吸收環境熱能用於自我修複,當然環境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吸收速度。如果飛船正好在一枚恒星附近,那這個修複速度可能會非常快。當然,也不是說能量多就一定可以瞬間修複,畢竟計算力和可編程原子地自我再生速度也有影響。
除了計算力和能量支持,材料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可編程原子不可能無中生有的產生物質,所以它需要材料。但是,因為已經可以進行原子級別的重組。所以可編程原子理論上可以組成任何化合物結構,但是卻無法改變原子結構。也就是說,可編程原子無法用鐵原子合成黃金,但隻要再提供別的輔助原子。它就可以組成任何一種合金結構。
因為這種特點,可編程原子修複船體需要轉換一定量的外界物質。當然,新星號因為有這種功能,所以會額外帶上一些材料作為備用,但是如果備用材料耗盡。也不是說就沒辦法了。可編程原子其實可以分解任何物質,隻要停在某個星球表麵,或者小行星,它們就可以像是行軍蟻蠶食大型生物一樣分解掉星體表麵的物質並選出有用的元素加以轉化。
隻要以上三點條件都能正常運作,那麼新星號就可以無限再生,不管損傷程度多高都一樣。而且損傷越小,修複越快。
目前新星號內部的八個龍族成員都在,能量也算夠用,而且穿體內的備用修複物質還沒有用完,所以修複速度相當快。這一路打過來也不過就不到半小時而已,那個洞口就已經隻剩下一個可以過私家車的小洞了。算上洞口變小之後恢複加快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應該可以在十幾分鍾之內完全恢複。
當然,新恢複的位置強度會比別的地方弱一點。倒不是恢複材料的問題,而是因為修補原理的問題。可編程原子在修複過程中會先編織出類似金屬網一樣的東西,然後編織第二層網格,逐漸向前堆積,最後組成分子級的網孔結構封堵漏洞修複原有結構。在這個網眼結構完成後,功能其實就已經基本恢複了,而且肉眼看不出任何的問題。但這個時候材料本身內部其實全都是洞。所以結構強度其實達不到原先的標準,但至少能用了。
在這一步緊急補充修理完成之後,可編程原子才會開始一點點的往網格的縫隙之中填充材料並完全封堵缺口,隻有等到這一部做完。材料強度才會恢複之前的水平。不過這種時候外麵的防禦依然不會達到原來的標準,因為可編程原子恢複的部分隻有船體結構和內部的設備,而新星號外麵的防護裝甲則是一層真正的生物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