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回 精銳之師出河內 此戰之要首在速(1 / 3)

大漢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三年六月十七,子劉協以右中郎將盧植盧子幹為安南大將軍,起兵五萬調停徐州之亂,而在此之前責令青州刺史征南將軍曹操立刻退出徐州的聖旨已然傳出。伴隨著榜文一路到各地方縣郡,曹孟德為私仇而私向攻伐之事也被宣揚下,一時間便是諸侯具知。

消息傳到豫州,袁術正在宴席之上觀看歌舞,得訊後便笑謂諸將曰:“下皆知肖郎有百戰百勝之威,皆以其勇猛無敵及士卒用命為主因,此二者當然不差,不過其人不在兵處亦是極為仔細,此番當可一觀成敗。”

孫策剛剛在會稽一戰之中擊敗王朗,以八千士卒破其三萬精銳正是誌得意滿,卻是有言此番可觀叔父之動而動,便令黃蓋屯兵九江之地。

戰前肖毅的輿論宣傳攻勢還是十分到位的,當世也再找不出比他還深諳此道之人,徐州一戰成敗暫且兩論,他要給世人留下一個曹操倒行逆施的印象。不過在聖旨之中對曹孟德的措辭還是頗為客氣的,畢竟父子人倫亦是大道所在,肖毅知道自己越是如此,得到消息者往往便會忽略這一點。

原本眾人一直在商議從安縣出兵跨過冀州前往徐州之地,但真正出兵的地點卻在河內,盧植的副帥便是子親封的武威將軍周瑜,肖毅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要讓公瑾在此戰之中挑上重擔,讓他迅的成長起來。當然為防萬一,還有人為他參讚軍機,隻不過不是誌才屬意的郭嘉而是毒士賈詡,肖毅自己親自坐鎮晉陽,文和之才不在奉孝之下當也要有表現機會。

名義上是盧中郎率領大軍出征,但他當日在朝堂之上已然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在知曉副帥乃是肖公之徒,肖毅之弟周瑜後更是極為讚成。中郎亦是非常愛護後起之秀,看見今日的公瑾便如同當年的恒之,因此是一再明言他擔當主帥但一切都由周瑜與眾將自覺,也算為大漢培養帥才。

五萬人馬出河內,肖毅挑選的是麯義的先登軍,管亥的飛燕軍及趙雲的白馬騎加方悅的太原營,元偉不必,先登軍便是比之陷陣亦並不遜色。白馬營亦是騎兵王者,至於管亥的飛燕軍則在司隸一戰之中表現十分出色,而方悅的太原營則是肖族子弟,戰力堅強,此番更有近衛軍精銳加入。

典韋回到安縣之前肖毅已然一封手書調周瑜回晉陽親自給他交代了任務,此去徐州必須要阻止曹操占領四戰之地,亦是給公瑾肩上壓上了一副千鈞重擔!對此後者是謹慎之中不失信心,有並州軍四大主力在手,又有兄長的宣傳攻勢在前,公瑾也立誌要效法肖毅當年鎮守濟南之舉而建功。

與之配合的則是陳宮率領黑山黃衫二軍前往司隸,彙合張合的白虎騎和張繡的司隸營枕兵虎牢,隨時可以出兵陳留!按眼下的形勢曆史上呂布偷襲兗州是不會生了,但卻換成了肖毅,且當時設計者還是陳宮。恒之要在各個方麵配合周瑜的遠征軍,從而營造出對並州軍最為有利的形勢。

一切準備妥當,盧植周瑜率領大軍自河內出,不過三日已經到達白馬渡口,五萬並州精銳在此花了三日時間方才盡數度過黃河,接下來的目標便是走齊國而入琅琊,經東海進入下邳,助徐州刺史陶謙以抗曹操大軍。

白馬渡口乃是在袁紹掌握之內,但此次袁本初也不得不與周瑜大軍配合,至少在表麵上他必須如此。率領大軍的可是大漢名將盧植,奉的亦是子之詔書,假如袁紹在此故意拖延,他就不得不顧及肖毅會將所有的罪名都加在他的頭上,到時候曹操縱兵與徐州二人可很難以聯手之勢對付恒之!因此在渡河一事上他表現的還是頗為配合,但私下何為便另當別論了。

全軍度過白馬渡口之後,周瑜在柳縣召開了一次軍事將領會議,順利通過大河隻是並州軍的第一步,接下來他們就要進行所謂的無後方作戰,所有步驟都必須配合默契,更要爭取度以期更早的進入徐州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