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回 嚴陣以待無縫隙 白馬隱蹤為後援(1 / 3)

在並州軍路燕雲軍和高覽的渤海營對峙之時,徐晃帶領龍驤軍以急行軍的速度前往南皮。公明與公義二人一番商議,從實戰出發,威逼南皮乃是最佳調動敵軍的辦法,那裏為冀州屯糧之所,必守之地。此次冀州接應眾將都是以實戰來要求屬下的,戲誌才在給典韋的書信之言及定要借此機會摸清敵軍虛實,為今後有可能的大戰打下基礎,公義對此是心領神會,除了保證郎大軍安全,他更要摸清冀州個個要點的詳情。

屯糧要地,冀州軍當然不會鬆懈防守,不但南皮駐有重兵,沿途還有著很多的哨卡,醜的冀州營也有兩曲士卒沿途巡遊,收到幽州軍前來的消息其防禦之以往還要更為嚴密!龍驤軍在行軍途亦遭到了不少阻攔,對此徐晃的應對是視若不見,大批的斥候被派出前往各個地方收集訊息描繪地圖,直到距離南皮城下三十裏,冀州營統領醜工橫終於到了,兩軍各自列陣展開對峙,氣氛一度十分緊張。麵對敵軍大隊騎軍,徐晃展現出了一名大將應有的沉穩冷靜,遭遇之時龍驤軍迅速列出的對付騎軍的步軍陣型令得醜也頗為佩服,怎麼看那都是精心研究出來對付自己的。

借平亂理由掃蕩徐州以北,冀州騎乃是急先鋒,不過很快他們被袁紹調回了南皮與清河之間,作為自己麾下最大戰力最強的一支機動兵力,袁本初數年來也在其花費了無數的精力與金錢!單單一個戰馬讓他操碎了心,一開始還有遼東公孫度作為跳板,算是一個很大的來源。可當肖毅大軍將之擊破之後立刻對他展開了封鎖,整整一年的時間,袁紹從原有渠道得到的戰馬不過兩百之數。現在冀州也不得不建造自己的馬場,肖恒之橫跨並幽二州,烏桓匈奴皆畏之如虎?哪有人不長眼和他過不去?這無奈之舉亦是被肖毅逼出來的,但眼前來看效果並不差。

定邊騎軍威震下,白馬營也是大漢強軍,肖毅不但善於統領騎兵也在為這個兵種樹立了一個很高的標杆。此處袁紹心體會十分深刻,最簡單的事實是以往一年一個騎兵三擔糧食勉強可以負擔,如今卻翻了一倍不止。需要六擔半糧食才能養活,這還不算騎軍需要的鎧甲兵器。但不跟也不行,騎兵戰力會被對手越來越大,到時他可無法與肖毅抗衡,這種跟隨不僅僅在軍事,農業商業各處都有體現。

記得當日戲誌才和郭嘉賈詡都向肖毅進言,並州最為先進的農業經驗要和器具所一樣加以封鎖,恒之則是思前想後沉吟再三並沒有采納。他很清楚三人的提議對自己的爭雄大業是極有好處的,農業方麵的差距拉大是硬實力的體現,亦是逐步蠶食最為穩妥的方略。但肖毅之所以拒絕乃是因為他穿越者的身份,他的眼界還要在三大軍師之,和創造一個燦爛的華夏明盛世相,便是爭雄下的利益也會變得渺起來。

到最後還是恒之服了三人,當然並非是麵那個理由,穿越之事不會和任何人分享。漢末亂世,先是官爭後是兵禍,百姓苦不堪言,肖某欲安下便是為了大漢萬民,倘若如此為之實是不忍,聽主公如此言及戲,郭,賈皆是佩服不已。君侯不是隻有眼前的慷慨之言,一直以來他也是如此做的,為此甚至不惜放棄對自己有利的形勢,那一份操守令人感歎,大丈夫為國為民便如此君。後來找到一個適當的機會,賈詡還在幾位老臣麵前起此事,幾位郎知道肖毅為人雖然感歎並不訝異,倒是太傅楊彪是由此堅定了支持恒之的想法,和司徒王允之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為疏遠。

麵對徐晃的龍驤軍,在醜眼是一個很難得機會,在安縣他與典韋有著數不清的範圍交手,但那都是騎軍對騎軍,雖冀州營的傷亡要大於對方卻讓他學到了很多東西,麾下戰力亦在不斷增長之。可是後來惡來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再交手之時便是新兵為主了,鍛煉效果還是存在卻沒有之前那麼明顯。是以醜是非常想和並州主力軍一分高下的。眼前的龍驤軍雖然不是並州王牌陷陣先登,但強將手下無弱兵,肖毅麾下哪兒有弱者?擊破公孫瓚和公孫度的兩戰徐晃徐公明亦頗為惹人矚目,如今其位與高順張遼等名將並駕齊驅,工橫可絲毫不敢看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