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1629)十月,後金鐵騎第一次入塞,威脅北京。袁崇煥入衛京師,被逮,次年被殺。
崇禎二年(1629)除夕,三公主出生於北京紫禁城後官。當日,父親朱由檢得古玉昆侖玦一枚,為她取名為朱媺玉。母親以懷玉為其乳名,人稱懷玉公主。
崇禎三年(1630)五月,後金軍返遼東。十二月,再加派遼餉153萬餘兩,共計680萬餘兩。
崇禎四年(1631)八月,清軍圍攻遼東前線重鎮大淩河,十月城降。
崇禎五年(1632)八月,皇三子朱慈炯生,後封定王。
崇禎六年(1633)六月,皇四子朱慈煥生,後封永王。
崇禎七年(1634)七月,後金軍第二次入塞,蹂躪宣府、大同一帶。十一月,陳奇瑜以剿撫無效罷職逮治,改任洪承疇為五省總督。
崇禎八年(1635)正月,農民軍克鳳陽,掘皇陵。明廷調集各省精兵7萬餘在中原進行會剿。
崇禎九年(1636)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建國號大清,改元崇德。七月,清軍第三次入塞,攻掠京畿地區。九月返回。
崇禎十年(1637)年初,相繼發生告複社“敗壞風俗”、“以亂天下”的事件。三月,楊嗣昌出任兵部尚書,提出“十麵張網”的對農民軍作戰計劃。
崇禎十一年(1638)九月,清軍第四次入塞,掃蕩畿南、山東。陷真定、廣平、順德、大名等地。大學士孫承宗殉職,盧象升在巨鹿陣亡,京師戒嚴。兩麵受敵的明朝,不得不從西線把主帥洪承疇調來,與孫傳庭率軍入衛。
同年,李自成部遭明軍圍剿,損失慘重,僅餘十八人。陝西省延安市富縣太平村發現的《李自成家譜》表明,李自成是西夏國王李元昊的後代,係黨項族。
崇禎十二年(1639)正月,清軍克濟南,擄德王。五月,張獻忠、羅汝才在穀城、房縣再度起義。七月,農民軍在羅猴山大敗明軍左良玉等部。
崇禎十三年(1640)二月,張獻忠在瑪瑙山受到重創。秋,張獻忠、羅汝才部四川,攻克大批州、縣。同年,清軍攻錦州及寧遠,洪承疇派兵出援,敗於塔山、杏山。
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部複振,攻克洛陽,殺福王。張獻忠部出川,二月克襄陽,殺襄王。同年春,清軍對錦州實行包圍,明廷調集13萬大軍出山海關救援。
為挽救遼東危局,明廷遣洪承疇領精銳十三萬集結寧遠。三月,皇太極發大兵圍攻錦州,采取長期圍困方針,勢在必克。八月,皇太極切斷明軍糧道和歸路,洪承疇主張決一死戰,而各部總兵官主張南撤,最後集議背山突圍。遭到伏擊,十三萬精銳土崩瓦解,先後被斬殺者五萬三千多人,自相踐踏及赴海而死者無計其數。洪承疇帶領殘兵萬餘人,被清軍圍困於鬆山,餉援皆絕。
崇禎十五年(1642)新年,揖拜閣臣,再圖振興。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敗明軍,殺陝西總督汪喬年。
這時,鬆山戰場被圍已有半年,城中糧食殆盡。鬆山副將夏承德叩請清軍,用兒子夏舒做人質約降。三月,清軍夜攻,鬆山城破,洪承疇被俘,總兵曹變蛟被殺。
鬆山兵敗,舉朝大震,崇禎皇帝極為痛悼,輟朝三日,以王侯規格親自致祭,以一篇《悼洪經略文》明昭天下。七日一壇,祭到第九壇時,有消息稱洪承疇已經降清,禦祭始罷。
崇禎十五年(1642)七月,皇貴妃田氏病故。九月,黃河堤潰,開封被水衝毀。十月,李自成在郟縣大敗明陝西總督孫傳庭部。十一月,清軍第五次入塞,深入山東,俘獲人口36萬多。
同年春,田遇弘獻陳園園於崇禎,伴隨藝伎八人和舞伎六十四人。皇貴妃田氏病故後被崇禎退回田府。留祁英於冷宮照顧懷玉公主起居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