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許廣陵對兩位老人所說,食有兩種。
除了都有飽腹的作用之外,在主要的講究上,一為養身(生),一為爽口。
養身,和爽口,這兩者可以是統一的,但大多數的時候,不統一,以至於是南轅北轍的。
爽口,顧名思義,就是對味蕾進行轟炸。
用超出一般的味道,比如說鹹,比如說辣,比如說麻,比如說酸以及甜等,來刺激味蕾,從而讓味蕾的主人得到“有味道”、“夠勁”、“爽”等感受。
另外,熱天吃冷,如雪糕冰鎮啤酒西瓜等,冷天吃熱,如火鍋等,也可以算是同一類別。
爽口好不好?
當然好。
很多小孩都喜歡肯德基麥當勞,他們沒有流行、時尚等附加品味,就是單純地喜歡。
很多女孩都喜歡蛋糕,從公園到居處的路上,不遠處有一個小蛋糕鋪,許廣陵經常看到不少女生在那個小鋪子麵前排成長隊。
從這兩個例子就可以看出,爽口,許多時候是人們對食物的第一追求或者說選擇。
而這種追求和選擇,是出於“本能”。
本能未必好,但卻絕不能說不好。
不過這其中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爽口是爽口了,對身體卻未必那麼有利。
油多,影響血管,影響心髒。
鹽多,影響全身的水代謝。
辣多,影響腸胃。
如此等等。
往往,一頓美食,身體的主人是爽快了,但身體本身,卻要花費好多天的時間來為這種爽快付出代價,然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完全是得不償失的。
而這另一個角度,就是養身(生)的角度。
養身也是本能。
極渴的時候,溫度適中的白開水比任何酒水對人的吸引力更大。
極餓的時候,白饅頭絕勝大魚大肉。
既然養身也是本能,那麼食物一道,在以爽口為最高宗旨的美食之外,也必然還有另外一個流派,而這個流派,就叫做“藥膳”。
許廣陵意欲由食入藥。
神農訣對食材的辨析,是不分食還是藥的,而這兩者在他和章老這裏也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
作為某種程度上繼承了“廚”與“醫”兩大技能的人,他也絕不可能滿足於站在單獨的哪一邊,而注定會揉合兩者,讓爽口之食,兼養身之效,讓藥膳之食,有爽口之能。
之前的,以人參紅薯山藥粉條為主體的大燴菜,算是第一道菜。
而在那道菜上,許廣陵的技能點,算是差不多點滿了吧。
今天的這鬆鼠魚,則算是第二道菜。
從結果來看,許廣陵基本滿意。如果他把這道菜再持續不斷地做上兩個月,經過兩個月的微調,估計也能把這道菜的技能點點滿。
不過,大燴菜吃幾個月不算事,一道魚吃幾個月……
那估計就有點要命了。
據說毀掉一個愛好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愛好變成工作,這話是否事實因人而異,但若借用這個話,也可以說,想一輩子都討厭魚,那就天天都吃它吧。
一星期不夠,那就一個月,一個月不夠,那就兩個月。
兩個月若是還不夠,那就三個月四個月、半年一年……
總有吃夠的那一天。
而如果一直吃不夠……
那就沒轍了。
魚會感謝你的。(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