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拉伸,關節活動,氣血沸騰,對於人體的鍛煉來說,這三者中哪一個最為關鍵?
回想當初,當許廣陵還對人體的運化一無所知的時候,在想著稍微鍛煉一下身體之際,產生了這樣的疑惑。然後他把這個問題求教於陳老先生。
陳老的回答是:
“三點,一,氣血,二,骨頭,三,關節。”
“但是歸根到底還是氣血,後兩者都是細枝末節,也可以說是旁門左道。”
這個指點看起來無關緊要,也似乎談不上什麼高明。但究其實,卻是一個“武學大宗”用自己的證驗,所提煉出來的一個直指根本的鍛煉原則。
其後,許廣陵遵循著這個原則,一路直上,直至五色花開,根本竅明。
根本竅法,毫無疑問地,是許廣陵截至目前為止所接觸到的層次最高的法訣。
就不說它在《青華寶篆》中的排序位置了,單純地看其所涉及的“大竅、中竅、小竅,以及根本竅”,就知道它對人體的深入,根本不是其它的那些法訣所能望其項背。
而“其它的那些法訣”,包括許廣陵這一路上接觸到的所有。
也包括伏羲訣。
伏羲訣被列為二十四便宜法之一,看起來這似乎是一門應用類法訣,就如同神農訣以及軒轅望氣訣一樣,但在許廣陵心裏,這門法訣其實是有著特殊地位的。
或許用玄虛一點的說法,和他很對眼、很投緣?
在一開始,才接觸到的時候,許廣陵就能很輕易地從根本上理解這法訣,然後通過這個法訣,讓身心一步步地步入“定境”,這才有了之後的五色花相繼花開的事,也才有了最新的根本竅法。
在過去的那幾年時間裏,許廣陵曾經大量地翻閱佛經,而其中便有一個叫做“法如筏”的說法。
意思是一個人走路遇到了河,便就地取材,用樹枝竹段蘆葦等東西做了個船筏,渡過河去。河過了,前麵又是平野。
這筏子,哪怕再好,之前的時候再有用,也到了該舍棄的時候了。
行路者,既不可能,也不應該,背著筏子在平野上走路。
這個比喻是很恰當的。
幾個月來,許廣陵自身對此也有所體會。
最初的時候,他是從章老那裏學習了“太極拳”,而通過對太極拳的習練,他知道了什麼叫做氣血,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氣血在身體內奔流湧動的感覺。
但是。
也就僅此而已了。
太極拳的功用,也就隻是這個,再沒有更高更上更遠。
論對太極拳的理解、掌握及浸淫,怕是舉世之間,也都無一人能與陳老先生相比。
但那又怎樣?
太極拳是老先生的家傳或者說祖傳絕技之一,但是最終,在老先生那裏,還是讓位於其自身所創的拳法,而那拳法,是揉合天下百多套拳法而來的。
太極拳隻是其中的奠基素材之一。
如果用網遊中或者論壇上常見的級別設定來說的話,太極拳大抵也就是LV1級別的拳法,了不起LV2,再再了不起也最多LV3,實在是不能再高了。
是以,它也最多隻能讓人走到LV3。
不能提供走向更高處的支撐。
兔子吃草可以活,而且活得很滋潤。
人就不行。
其實從生理構造來說,人也是素食動物,所有的肉食行為都是“跨界”。
但人無法靠吃草而活。
倒不是說草難以消化什麼的,這其實隻是小問題。
如果沒有其它方麵的因素,人一直吃草,吃著吃著,身體自然就會加強消化草的能力,比如說多分泌些某種分解酶什麼的,而這實在是小事一樁。
但是,有其它的因素。
而這因素就是,人作為一種高級動物,需要的營養物質不僅數量方麵多,還要求質量上要豐富。
而這,都是單純的草所無法提供的。
倒轉因果,把時間線回溯到最初,某種動物,大抵也正是因為大膽地“跨界”,拓寬自己的食譜,攝入比草這種東西更高級別的食物,可能才一步一步地,有了今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