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喝好,是休歇時。
晚飯後,大佬下山,而兩位老人,則圍繞著那片桑樹、榆樹及荷塘等,散著步。
在許廣陵的意料之中,那片地方,成了兩位老人非常喜愛的地方,目前不止是把睡覺的帳篷搭到了那裏,就連每天早晚飯後,也多在那裏徘徊流連。
這完全可以理解。
桑葉飄香,榆葉飄香,荷葉飄香,就更不用說荷花了。
荷花的香是明顯而彌漫的,沁人肺腑,但如果是近處徘徊,不論是桑葉還是榆葉又或是荷葉,都有各自的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隱約清香。
那清香,甚至更容易讓人情不自禁地去親近。
依據慣例,兩位老人大概會散一個小時左右的步,然後便返回帳篷中,開始冥想式的靜態鍛煉。
有一個大宗師在身邊,不管是正麵的激勵,還是反麵的刺激,總之兩位老人是鉚足了勁。
更何況,當前的環境是如此之好,飲食方麵的環境,以及,每天一次的,與亦徒亦友亦師的大宗師弟子的交流探討。
私下裏,章老先生不止一次地和老友感歎:“我這輩子,做了不少對的事。收拙言為弟子,是最英明的一件。”
陳老先生的回應一如其風格:“章老禿,這麼說,老夫是借你的光嘍?”
而對許廣陵來說,得遇兩位老人,也讓他的人生軌跡產生了偏轉。
章老是一代醫學大宗,所以他也學了醫,並正在向醫道進發。
陳老是一代武學大宗,所以他也學了武,並推演出了自己的武學體係。
不論是對醫道的研究,還是對武學體係的推演,都對許廣陵的大宗師之路產生著極其巨大的影響。
所以,如果沒遇到兩位老人,許廣陵還真不知道自己的現在會是什麼樣子。也許,最初沒從章老那裏接觸太極拳,後麵就根本不會有大宗師之路的開啟?
那神秘的際遇,直到現在,他都還完全不知道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隻能說,世事,真的很難預料。
好的壞的,悲傷的愉快的,很多時候全不由人。
出身影響人生,努力影響人生,際遇影響人生……所以人生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哪怕已經是所謂的大宗師了,想著這個命題,許廣陵依然還是敬畏著。這天,這地,這造物,這世界,太不可捉摸。
決定了由“食”之一道開啟識竅之門後,許廣陵的讀書計劃,在聖賢之書和道佛之書外,又多了一個種類。
農耕之書。
像是《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等農書,以及《古代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史書,又經由大佬那邊,分門別類地送上山來。
讀著這些書,許廣陵仿佛也一步步地走進了古代的農耕歲月裏,見識著古代先民,是如何從零起步,一點一點地發展起了農耕的文明。
文明的最初,起源於“求食”。
因此,有了狩獵,有了采摘,有了漁牧,有了種植和養殖,有了祈禱,有了祭祀……
人類的文明和文化,也就在這裏起步,開始累積。
不經意地,由聖賢之語而決定從“食”起步,許廣陵還真沒想到,世界,這麼快地就在他的麵前,打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而“食”和“色”,生存和繁衍,是不是就是整個人類文明的DNA雙螺旋?
許廣陵還不知道。
他還在學習。
才剛剛起步。
但無論如何,當下的發現和啟悟,讓他知道,這一步,應該是走對了,嗯,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