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百草園(1 / 2)

雞豆花不是豆腐腦,而是讓雞脯肉散開成豆花狀。

不少菜是把麵食或豆製品這些素的東西做出葷味來,如“素雞”,又什麼全素宴,但看上去甚至吃起來感覺雞魚鴨肉都有。而雞豆花這道菜,則是反其道而行之,讓葷菜,做出素的形、素的味。

從邏輯推演的角度來說這當然算不上高明,既然有“以素代葷”,那當然就有人會想到“以葷代素”。

稀奇嗎?

不稀奇!

但當初如何會想到從雞脯肉入手,那就稀奇了。

然而,這道菜的關鍵,其實並不是“雞脯呈豆花”,知道怎麼做之後,任何一個家庭主婦,都可以輕鬆勝任這個工作。

其關鍵,是製湯。

這也正是雞豆花這道菜,會出現在那份禦廚食譜中的原因。

肉類含有蛋白質,蛋白質水解則得到氨基酸,呈味的以及不呈味的,兩者共同組成“鮮、美”這個詞。

用豬、雞、鴨等不同位置的肉,共同熬湯,中小火慢熬幾個小時以上,得到“原湯”,這是製湯的第一步。其關鍵,就是原料的使用,各家有各家的絕技,通常而言,“秘不相傳”。

反正,怎麼鮮美怎麼來。

原湯製好之後,是混濁的,其中夾雜大量的油脂及各種大小顆粒類雜質,先用紗布簡單過濾之後,再加入肉茸,以分散的肉茸吸附原湯中的雜質,謂之“掃”。

掃後麵還有“吊”,對原湯進一步增味。

章老先生給許廣陵的那份食譜中,使用了三掃三吊,“三掃三吊,鹽如鬼,湯如水。”

這樣的記錄,許廣陵以前肯定是看不懂的,一點點都看不懂。

但當他通過大佬的渠道,看了兩千多份古今食譜之後,又及最近,看了多達十多位禦廚各展絕技,做著各式菜品之後,以大宗師的綜合能力,許廣陵不僅完全破解了其中之秘,更是再上層樓,達到了一個普通的大廚所不可能達到的層次。

這道菜給許廣陵帶來的啟悟不僅是製湯,更在於製藥,或者說,“合藥”。

而夢中,曾經的“十菌清湯”,許廣陵正在籌備著。

有那個夢打底,有雞豆花的繁複高絕的製湯手段打底,許廣陵可謂是一通百通,這兩個月間,挾著神農訣及屬於大宗師的其它能力,涉足橫斷山脈的多處山野。

向南,向北,向東,向西,可謂是踏了個遍。

然後,廣采菌類。

再然後,製作各種複合的“雜菌湯”。

兩位老人及大佬鄭琴等可謂是大飽口腹,單獨以大佬而論,其人自控力不可謂不強,但在這邊蹭食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是小肚腩鼓起。

這其中,雜菌湯功不可沒。

而伴隨著許廣陵一次又一次的烹製、實驗,他對各種菌類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直至深入到,他感覺,火候差不多了。

是可以試製夢中的那“十菌清湯”的時候了。

但許廣陵還是沒有遽然動手,他隻是收集齊了那十種菌類,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的,然後視其生長要求,分種在了無名山中,直到最近,他又將之移植。

二十二個風眼,四個備用。

其餘的十八個,全被許廣陵用來種植。

那個產了嫩芽茶的碧螺春茶樹,占了其中之一,而還有一個風眼,則直接被許廣陵用來形成了“百草園”。

章老先生需要的一些藥草。

陳老先生需要的一些藥草。

然後就是很多的日常雜蔬及調料類,如蔥薑蒜孜然茴香八角花椒還有各種辣椒等,再然後,就是各種菌類混雜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