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中的那些孩子,有可能被徐亦山或許同輝給看中。
甚至,有可能被他們中的某一個收為弟子!
這個情況,是一眾地階同樣也包括四海門這邊,在此之前絕未曾想到的!
最開始,其它宗門的人收到四海門的不明邀約,抱著的態度也隻是隨便帶著小輩出來耍耍,他們的重心其實還是放在徐亦山身上。
所以,對他們來說,這次聚會與其說是小輩們的比試,不如說是他們集體朝聖。
那個“聖”當然是徐亦山。
這個願望滿足了沒有?
滿足了!
剛見到徐亦山的時候,他們真的是被驚呆了,現在的徐亦山真的是有一種快要登“天”成“聖”的感覺,至少,對他們來說是這樣的。
隻此一見,便不虛此行!
甚至,如果沒來的話,得知此消息後,不知道要有多後悔!
這是階段零和階段一。
當四海門把十首叫做“道詩”的東西亮出來之後,所有赴約的地階都感覺到了事情有點不太尋常。
站在碑牌前,看著那十首風格各異的“道詩”,從第一首,到第十首,一首一首地看過來,對一眾地階來說,他們看的不是什麼“道詩”,而完全就是十個人。
十個走在修行道上的人。
而其中的好幾位,都是走在他們前麵的人!
感覺或者說發現了這一點之後,片刻之前對這些地階來說還完全陌生的“道詩”,立刻就成了他們的心頭珍寶。
品味、解析這十首道詩,並圍繞自身的修行建立起互動,立刻成為他們今後或短或長的時間裏,必定要進行的一個事項!
而且是今天回去以後,立刻進行!
絕無誇張地說,所有前來的地階,在今天回去後,十個裏麵至少有九個半,會二話不說地直接閉關!
有什麼其它要說的、要做的、要想的,等出關後再說!
哪怕是徐亦山的變化、甘從式的變化、四海門的變化,這些統統都要等他們從道詩的沉浸式閉關中出來後,再作安排!
這是階段二。
然後小兒輩們下場,直入今天的正題。
其實四海門原本的安排不是這樣的,但原本的安排也無須多說,見了徐亦山和甘從式的變化之後,見到今天前來的那麼多的地階之後,四海門門主就一個心思,先縮起頭來,然後一切從簡!
把一切重心和核心都圍繞著徐亦山和許同輝兩人來進行就可以了!
徐亦山是重心。
許同輝是核心!
而這時,小兒輩們的比試,對其他地階來說,不,是對所有地階包括四海門的這些人來說,說是“正題”,其實也隻是一個場麵而已。
小兒輩畢竟是小兒輩,他們有什麼好寫的?
好些人真的是連修行都還沒有開始呢,寫什麼道詩,他們根本就連“道”的概念都沒有!
這是階段三。
然後接下來,風雲突變!
一件他們之前絕沒有想到的事發生了!
那就是徐亦山和許同輝兩人,當場圍繞著這些小兒輩的題擬,開始點評起來。
許同輝那可真的是認認真真在點評啊!
而徐亦山的話雖然不多,但他這種層次的人話本來也不須多,有時甚至一句話都沒有,隻是一個眼神,或者一個輕輕點頭,就夠了。
足夠了!
這會兒,徐亦山點頭了多少次?
不止一次!
徐亦山還主動指了場中的好幾個小兒輩,讓許同輝來點評!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們在此之前從沒有想過的一種可能!
那就是現在入場的這些小兒輩,他們中的一個或幾個,有可能被徐亦山或許同輝看中!
當突然意識到這樣的一個可能之後,在場所有的地階,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心潮起伏!
如果在場的有哪個小兒輩被看中,那麼其自身的命運,其所屬的家族、宗門的命運,都統統有可能會發生極其巨大的改變!
什麼巨大改變?
——這完全就是從“天”上伸下一隻手來!
甚至,有部分地階都在想,這個什麼所謂的道詩競比,四海門的舉辦,是不是隻是一個幌子?
真正的舉辦者,其實是徐亦山,又或者許同輝?
隻是他們想要“出其不意”,委托四海門來舉辦而已!
考慮到這十首道詩根本不可能是四海門的手筆,而想來想去也隻可能出自徐亦山或許同輝,部分地階立即便確定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競比是假,挑選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