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宛走出展館,準備打車回酒店下榻,在報上酒店名字時,出租車司機友善地提醒她:“其實過去最快的方法是地鐵,走路也不算遠,搭出租車不劃算的。”
葉宛一直覺得,一個城市的形象最能從城市的出租車上體現出來,他們是這個城市流動的名片,傳遞著這個城市的形象和內涵。
“姑娘是來看畫展的吧?第一次來我們宜江吧?從哪兒來呀?”
“剛從國外回來。唔……我想看看這裏的風景。”
聽了她的話,司機笑了,像個好客的主人一樣,說:“那就好好看看我們宜江,保證起步價!”
“你看,這幢樓看起來不起眼,可有曆史了,是30年代紅極一時的老舞廳,我們小時候還在裏麵跳過舞……”司機邊開車邊講解著這個城市上的滄桑和變遷。
葉宛隻是聽著,並不插話,此時,她正被熱情的司機當做這個城市的觀光客一樣對待,可誰知道,其實這裏也曾是她的出生地。
她雖說不出來它的曆史由來,總有一些是熟悉的:文化館、電影院、少年宮、第一人民醫院、親子公園、華聯商場……和兒時的記憶印象一模一樣。
電台裏在做畫展的直播,主持人的聲音甜美:“孟世農先生在美術教育領域耕耘了數十年,培養了一大批非常有建樹的藝術晚學,其中包括我市著名書法家林緯先生,也就是這次畫展的策展人,從前期宣傳、資金籌備、場地布展,到畫冊編排印刷,林先生無不親力親為,正是他的鼎力支持,畫展才能順利與大家見麵。據林先生透露,這次畫展將遵循孟先生的遺願,將其中幾幅代表作捐獻給省博物館作永久收藏,拍賣所得將捐給市紅十字會。”
“這個林緯是孟世農的入室弟子,”司機說得流利,“年青書法家,前段時間電視電台都一直在報導他,前幾天的畫展開幕式,很多記者都去了,出盡了風頭。”
連出租車司機都認得林緯,可見此人在宜江市已經家喻戶曉。
葉宛不語,思緒停在一個遙遠的過去,那裏有個聲音曾經說過,他總有一天會在這裏揚名。
“畫展好看嗎?”司機又問。
葉宛笑了笑:“還行。”
司機語氣頗為自豪:“你大概不知道,孟老師可是我們宜江市最有名氣的畫家!他老家的房子和我的老家就隔兩條馬路,他在城東中學教書,我兒子還曾做過他的學生呢!”
葉宛靜靜地聽著,一聲不吭。
司機又說:“直行走跨江大橋到東城區,向南拐,就在江濱公園附近,有興趣可以到那邊看看,孟家在玉帶橋的老房子還保留在那呢。”
見葉宛沒有回應,司機從後視鏡中瞧了她一眼,連忙問:“姑娘,你怎麼了?不舒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