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
“考試場地收拾的怎麼樣了?”
“啟稟主公,後衙寬闊,將所需桌椅全部放在了後衙,用木板相隔,剛好夠用!”
“條件簡陋,不過東禹本就不富裕,把錢用在正途才是最重要的,走吧,咱們去看看東禹城未來的希望!”
來到後衙,燕南與簡雍已經組織著眾人落座,看到劉德前來,眾人連忙起身相迎,劉德向下揮揮手,示意大家坐下,來到主座,望著眾人,感慨萬千,這些人將是東禹城第一批招收的文吏,絕不會是最後一批,他們代表著東禹的崛起,也代表著東禹將麵臨的挑戰,這些人將會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培養,最終培養成忠於自己的班底。
“諸位能參加這次考試,我是頗為高興,東禹現在是百廢待興,迫切需要大量賢才來建設東禹,所以才有了本次招賢令,諸位來到這裏原因各不相同,可能想要為國出力,可能想要光宗耀祖,也可能想要為百姓做些實事,也可能有其他原因,隻要不是作奸犯科,隻要努力做事,我都無所謂,我給你們這個機會,就看你們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閑話少敘,考試現在開始。”
簡雍吩咐文吏發放試卷,試卷共兩張,一個被劉德命名為行政能力測試,一個被劉德命名為申論,劉德思來想去也隻有將公務員考試製度放到這裏來是最合適的,當然裏麵的內容要根據自己所處的時代進行更改,使其符合自己所處的環境。
你要問劉德能否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當然是不能。
畢竟劉德也是人,雖為主公,但也要人情往來,也要為部下多想一想,這樣部下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你幹。
就已經有部下過來向自己推薦他的子侄或者同鄉好友,畢竟現在大周現在實行的是察舉製和征辟製。何為察舉製,察舉製是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製度,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的一種製度,那麼現在的大周二十一州的州牧都是由誰擔任呢?
沒錯,基本上都是由世家大族擔任,下麵的郡縣亦是如此,世家大族推薦的人才那肯定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你推薦我的子侄,我推薦你的子侄,就這樣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網。有時候在某些事上,皇帝都需要向世家大族低頭,或者用聯姻、利益交換等手段拉攏他們,維持朝堂或者各地方的一種平衡。
征辟是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製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三公征聘、州郡征聘。主要就是選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學兼優的人士擔任官職,那麼他們征聘的人都是哪些人呢?
還是世家大族,因為隻有世家大族子弟才有機會獲得一係列資源進入學府,展示自己並且獲得各種機會。名望是靠人來傳播的,世家大族之間相互為姻親或者各種利益捆綁,百姓目不識丁,世家大族則掌控者話語權,就互相吹捧,這樣名聲就出來了。名聲一出來那肯定就會被朝廷或者皇帝聽聞,這樣征聘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