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前幾日在北平大獄走了一遭,可謂是深有感觸,每每思之,卻是不吐不快,還望殿下見諒!”
王猛在此躬身一拜道。
劉德卻是擺手歎道:“王公此言卻是讓孤慚愧,北平出了這樣的事情,最主要原因在我罷了。”
杜如晦、荀攸聽罷,趕忙出列拜道:“臣等失職,有失殿下所托!還請殿下治臣之罪!”
身為劉德身邊侍中,理應有規勸輔助之責,如今劉德自言有錯,他們當然無法幸免,連忙出列請罪。
“都起來吧!”
劉德隨後示意王猛,對王猛道:“請王公直言!”
王猛頓首道:“殿下,如今大漢建立尚不足五年,在這北平城下,一捕頭仰仗人勢,便犯下如此滔罪行,惹得民怨紛紛,而卻無人能製,可見其他州郡此類事情決不再少數,所謂官官相護,官商勾結,不外乎如此啊!”
劉德卻是有些坐不住了,王猛所,也正是自己不斷思考的一些事情,所謂官官相護,官商勾結,欺壓百姓,為非作歹,就連劉德穿越之前的現代都無法避免,在信息不暢的古代又如何能夠解決呢?
有什麼法子能夠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古代更多是人治,隻要皇帝英明神武,其治下必定較為清明,而劉德穿越過來,最重點目的也就是稱帝建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下,什麼民主、共和,都是扯淡,劉德可沒有這麼崇高的理念。
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家下存在的時間長一些,便是劉德所要考慮的。
“王公有何教孤?”
劉德此時便是問計道。
“如想百姓安居樂業,四海升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其首先還是吏治,隻要官員清明,能抵得住貪婪之心,便可直接杜絕一切後患。
這其二,便是監督,朝堂之上雖有都察院,又有懸鏡司巡查左右,但因種種原因,並不能監視整個下,甚至有地方官吏惡意阻攔監察人員,甚至監察人員也會被收買。
所以臣以為應該加大都察院權責,不僅在中央設立都察院,在各個地方也應設立監察禦史,巡視州縣,這些監察禦史最好由年輕士子擔任,這些年輕士子有擔當,富有朝氣,還未沾染官場的不良習氣,可以殺一殺官員的不良習氣。”
劉德聽罷不由得頷首道:“王公所言極是,這吏治從古至今均由人提起,所以孤設立了翰林院,希望能夠從中培養出合適的官吏。
這大漢便如一棟高塔,站在頂層雖是能俯視下,但想要高塔穩固,地基最是重要,地基穩固,便高塔不倒,地基不穩,站的越高,便摔得越慘。
而基層皆是由世家宗族把控,官吏雖有中央任免,但一到這地方,人生地不熟,隻能依靠地方上的豪強來處理政務,征收賦稅,這也就給了宗族豪強們上下其手的機會,致使民怨越積越深。”
紮根於基層的世家宗族豪強,這些才是阻攔自己大一統的主要力量。
劉德再道:“王公所言甚是合理,孤會命都察院按照王公所言建立製度,巡視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