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戰開幕(1 / 2)

緊張準備了一年多的漠北遠征,終於在元狩四年的清明,徐徐拉開了大幕。

之所以仍然選在春季用兵,首先是因為草原上的馬匹越冬後正是最為瘠弱之時,而漢軍的戰馬有粟米可喂,並不是完全依賴牧草;再者春季正是羊群的接羔季節,也是遊牧民族最忙碌、機動能力最差的一個季節,這兩個原因都跟前年的河西第一戰是一樣的。而第三個原因則是新的,那就是此時的匈奴人都位於地勢低窪處的冬牧場,便於漢軍武剛車的大規模應用。

這次戰役的目標,正是漠北草原的單於本部。單於的本部腹地,位於娑陵水,也就是今的色楞格河的中上遊,東西寬約一千五百裏,西起燕然山脈,也就是今的杭愛山脈,東至今日的肯特山脈。為了讀者查看地圖方便,如果不是太影響行文,下文中盡量使用今的名稱。

杭愛山脈與肯特山脈,是庇護匈奴單於腹地的兩大支柱,單於伊稚斜在漠北的兩座王庭,就分別位於這兩座山的山麓,具體來,就是色楞格河的兩條支流的河穀:西邊的位於鄂爾渾河穀,即今日的哈拉和林附近,東邊的位於圖拉河、也就是當時所稱的餘吾水的河穀,即今日的烏蘭巴托附近。

這次漢軍遠征的計劃非常宏大,打算從東西兩路同時出擊,分別渡過大戈壁後,西路從杭愛山往東打,東路從肯特山往西打,鉗形合擊、共同掃蕩,爭取最後的勝利會師。不用,這兩路大軍的統帥,分別是衛青與霍去病,計劃由霍去病走西路,衛青走東路。

為什麼安排霍去病走西路呢?很明顯,是想以他為主對決單於。因為這個季節,單於伊稚斜應該是在西邊的王庭的,——每年五月份匈奴都會在此地有一個重要的祭儀式(注,見《史記匈奴傳》),在儀式即將舉辦之前,單於應該是不會離開的。而衛青走東線的意圖,首先是完成戰略上的圍合,其次是要阻擋東麵的左賢王部來助戰,因為左賢王的主要地盤,正是在肯特山以東的克魯倫河、也就是當時所稱的弓盧水的流域。

東西兩路大軍都是五萬騎兵,總計十萬,戰馬和隨馬則一共是十四萬匹,但這還沒有算上沿途運輸輜重的馱馬,這幾年全國上下養馬,總共達六十萬匹,這次除了母馬和馬之外,適齡的公馬和騸馬基本是全部用上了。此外,漢廷還調集了步兵及轉運夫十幾萬人,在漫長的行軍路線上保證輜重供應。

這一戰準備了這麼久,各種調動又是如此之大,匈奴方麵當然不可能不知道。大單於伊稚斜得知漢軍分成東西兩路,即將對自己發動鉗形夾擊的時候,也不得不仰感歎,正所謂道好還,以前都是匈奴人到漢朝的地盤上燒殺擄掠,而這次是漢軍主力要打到匈奴人的老窩裏來了!當然他也深知,漢軍如果真的到了漠北,意味著匈奴人也是無處可退,必須抱定決一死戰的決心。

伊稚斜並不是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大家隻要想想,七年前他能在兄長死後篡位自立,而後又成功地收服了各方麵的勢力,這個人的狠毒與智謀,當然是不在話下。今日,麵對著漢軍的兩路大軍夾擊,他也有著自己的籌謀。什麼籌謀呢?反向夾擊!

也許伊稚斜不曾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也不曾聽過“半渡而擊”的故事,但是他的反向夾擊計劃,卻明顯帶著這兩種色彩。也許,這是曾在漢地生活的趙信給他帶來的啟發吧!總之,在伊稚斜看來,現在也唯有這種打法,才有製勝的可能。

具體來,伊稚斜的反向夾擊計劃,就是他自己先打擊衛青所部,而且是堵在最南邊打,趁著他們剛剛涉過大戈壁,最為人疲馬乏的時刻,一戰將其殲滅。與此同時,放霍去病深入腹地,打完衛青之後,自己再轉過頭來,與左賢王部夾擊霍去病,讓他有來無回!

可是,伊稚斜這個計劃的問題很明顯啊!霍去病明明在西邊,衛青明明在東邊,而左賢王在最東邊,你伊稚斜怎麼可能這麼打?除非你是先堵著霍去病打,之後再跟左賢王夾擊衛青,那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