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編輯部與閱卷組(2 / 2)

羅亦凡拿過聶凡遞過來的稿件,饒有興趣地看了起來。不到十分鍾,羅亦凡就看完了林錦麒的稿件。

他摸著下巴道,“觀點新穎但是站得住腳,隻是對於過去陳舊觀點的支持者來就不那麼討喜了。不過作為一個學生對當今教育的一點思考和辯駁,我覺得那些老先生們不會連這點雅量都沒有。真要計較一個高中生,我想他們也拉不下這個臉的。這孩子有筆名對吧?那就更沒事了,隻要我們不透露孩子的真實資料,誰能找到他?建議加個編輯按,明下這隻是一個學生的思考。”

相對於散文組對林錦麒稿件比較支持的態度來講,短篇組對林錦麒的這篇青春校園是有著非常大的爭議。男編輯們認為林錦麒的是堆砌詞藻且無病呻吟,可女編輯們卻認為這是一種新的校園風格。

“如果非要用無病呻吟來界定這本的話,那寶島的程澤女士的要怎麼評價呢?雖然在行文上的確有些賣弄文筆之嫌,可你能否認他筆下的校園世界沒有一定的真實性和代表性?你敢否認他文中人物的時代性?請注意,投稿者的年紀和身份,你不能以一個成熟青年作家的標準去衡量一個初次投稿的高中生。”將林錦麒稿件選中的編輯杜婉麗自然是林錦麒的最大支持者,“《新生》的辦刊目的是什麼?發現和培育年輕作者,鼓勵和提倡青年寫作。既然如此,我不認為這篇沒有資格上刊。”

就在《新生》編輯部被林錦麒的兩篇投稿弄得有些爭議的時候,奧賽閱卷組這邊也對林錦麒的試卷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數學奧賽卷中,林錦麒是唯一做完附加題的學生;而在物理奧賽卷上,雖然沒有附加題,但是他是唯一答完全卷的考生。和數學奧賽卷靠難度嚇唬考生不同,物理奧賽卷走的是題海戰術。力學、熱學、光學等等高中所有涉及到的知識點,試卷上都出現了。但是絕對不是你拿著教科書抄就能抄著答案的,畢竟物理可是比數學更看重實際應用的。重要的是,如果你拿時間去抄,那麼你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完成試卷。

“我還以為沒有人能在限時內做完這張試卷的呢。”物理奧賽教練組組長陳平道。他大致看了下林錦麒的答題正確率,“這孩子才高一?我看這種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起碼是那種高三經過第一輪複習的學生才能做到的啊。嘖嘖,搞不好我們這次撿到寶貝了。”

“你別高興得太早,他在我們這邊也是入圍了的。”數學組長劉國慶頗為淡定地回答道。“你們物理奧賽組也就兩個比賽;我們數學奧賽組的全國賽事都有三、四個,如果算上省級賽事的話。”

劉國慶沒有將話完,但是已經讓物理奧賽組那邊有些泄氣了。實話,學生選擇奧賽班就是為了高考加分,物理組這邊總共就兩個加分機會,典型的僧多粥少。而數學組那邊的賽事加起來不十幾個,八、九個還是跑不了的。而且如果全國賽沒機會的話,省級賽也是可以的啊。雖然不一定有那麼高的加分,可是在高考的時候,能加5分也是勝利啊。這也是為什麼每年數學奧賽班的人數總是物理奧賽班人數的兩倍到三倍的根本原因。

由於奧賽選拔考試的人數遠遠少於摸底考試的人數,因此選拔考試的成績在周一晨讀課之前就發到了各位班主任的手裏。奧賽選拔考試成績隻有合格和不合格,並不會標注學生的成績,所以隻有教練組的老師才清楚每個學生的成績。但是身為數學教研組的成員,黃老師還是聽了林錦麒的成績。這次參加數學奧賽選拔考試學生的平均成績是7分,算是比較不錯的一次;但是60分以上的考生隻有5人,其中有人還是高二和高三的學生。林錦麒是最高分,也是唯一的滿分。與此同時,物理奧賽班那邊也是判定林錦麒的成績合格,據傳他也是最高分。

“看來我手裏要誕生一個北大清華生了。”黃老師聲地了一句。

班主任和全班高考成績是息息相關的,特別是在青峰高中。優秀班主任的唯一考核標準就是升學率,如果升學率上不去,那你就拿不到重點班,甚至隻能帶高一班級。雖然班主任每學期都有崗位工資,但是真正的大頭可是高考之後的獎勵。如果不能帶高三班級,你就一輩子和這些獎勵無緣。黃老師很清楚,一般本科是每滿5個人一個檔次的獎勵;重點本科則是每滿1個人一個檔次的獎勵。而在這之上就是P0名校有額外獎勵;清華北大再有額外獎勵。這是自己第一次擔任班主任,隻要有一個學生上了清華北大,自己名師的位置就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