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向商場大門口走去,周立誠跟到阿南身後,剛想開槍,忽然,商場裏的市民都不約而同地湧向一個櫃台,櫃台前人聲鼎沸,像開了鍋,原來是市民搶購大米。阿南擠過人群,走出商場大門。周立誠望著遠去的阿南,收起手槍,轉身快步離開商場。其實破襲組的人一亮就在憲兵隊附近蹲坑守候,等待阿南的出現。開槍地點隨機而定,開槍現場人越多越好,一是擴大影響;二是槍手能趁亂脫身。
阿南回到自己辦公室,後麵跟著進來的是憲兵乙。阿南煞有介事地翻看自己寫的進港計劃,“按滿鐵進港計劃,到今為止,該到港的船都到了?”
憲兵乙回答:“沒有,有一船鋼板沒有進港。”
阿南問道:“誰進口的鋼板?”
憲兵乙回答:“滿鐵船渠工廠。”
阿南催促:“你給船廠打電話問一問,是沒到港,還是漏檢了。”
憲兵乙不情願地拿起辦公桌上的電話,“接滿鐵船渠工廠,我是憲兵隊港卡課,你們進口的鋼板到了嗎?”
電話裏沒到。
憲兵乙放下電話聽筒,“少尉,船渠廠沒到。”
阿南要的就是這句話,“那……鋼板能飛了,你給陸軍倉庫打電話,是不是進陸軍倉庫了。”叫憲兵乙給陸軍倉庫打電話,才是阿南的真實目的。
憲兵乙拿起電話聽筒,“接周水子陸軍倉庫,我是憲兵隊,你們倉庫進沒進鋼板?”
電話裏回答,“鋼板,沒有哇!”阿南示意繼續問。
憲兵乙又:“你好好查一查,認真點。”
電話裏:“我看看進出庫登記,沒有鋼板,前從本土進了十五萬套夏裝,昨有‘伊’物資進庫。”
阿南一驚,頭一次聽‘伊’物資,阿南示意憲兵乙繼續問。
憲兵乙問道:“‘伊’物資是什麼物資?”
電話裏問道:“你是軍官?還是軍曹?”
阿南迅速站起來,搶過電話聽筒,“我是憲兵少尉阿南正吉,回答我,‘伊’物資是什麼物資?”
電話裏:“少尉,我們也不知道,物資包裝是密封的。”
阿南又問道:“進港計劃裏為什麼沒有?”
電話裏:“鐵路運進來的。”
阿南問道:“多少車廂?”
電話裏:“不知道。”
阿南問道:“什麼時間運進來的?”
電話裏:“昨晚上。”
阿南怒氣衝衝地:“我馬上去檢查。”
電話裏:“不行,進庫貼封條了,誰都不能檢查,這是規矩,您不知道嗎?”對方掛斷電話。
阿南放下電話聽筒,對憲兵乙:“亂套了,你忙你的吧!”
憲兵乙敬禮後,離開阿南辦公室。憲兵乙是剛從野戰部隊提升起來的士官,在憲兵隊屬於新人,不受竹內隊長待見,幹活打不起精神頭,得過且過混日子。
阿南預感到‘伊’物資,可能就是總部的二十車廂專列。
進庫物資是不能再檢查的,這是常規。要搞清楚‘伊’物資到底是什麼東西,還得去找菊地,鐵路運輸車皮計劃,菊地不可能不知道。以找鋼板的名義去找菊地,趁機打探鐵路運進陸軍倉庫的‘伊’物資。
阿南把手放在電話聽筒上,想給菊地工程師打電話。轉念一想,憲兵隊電話進出都是錄音的,錯一個字,就無法挽回局麵;還是走一趟吧,老話講口無憑,錯的話可以狡辯。阿南又把手從電話聽筒上移開。
不過見菊地需要冒風險,第一,單獨見菊地是犯忌的,滿鐵計劃局是情報機關,憲兵隊除了隊長,其餘官兵是不能單獨和計劃局官員發生聯係的,防止交叉泄密;第二,竹內把鋼板倒手運走,找鋼板就是找竹內的死穴,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權衡利弊,沒有利,都是弊。阿南沒有別的選擇,隻能冒殺頭之險完成任務,決心已下,走就走。
阿南穿著西服,來到滿鐵計劃局菊地工程師辦公室門前,躊躇了一下,調整了一下心態,硬頭皮往裏闖了。
阿南敲門,裏麵傳來菊地的聲音,“進來。”
阿南開門進入,菊地看見阿南,顯然有點吃驚,憲兵隊的人還沒有人來過他的辦公室。阿南給菊地工程師敬禮,菊地:“阿南少尉,稀客。”
阿南開門見山地:“菊地工程師,我不耽誤你過多的時間,有一船鋼板昨應該進港,今還沒有到,您知道原因嗎?”
菊地:“不知道。”菊地其實已經從旅順海軍情報站得到消息,盟軍潛艇在黃海擊沉一艘倭國船隻,初步判斷,可能是運鋼板的船。菊地不敢真話,原因是日軍在南洋、太平洋戰場步步失利,最高當局要求隱瞞戰場真相,對帝國不利的信息要封鎖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