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發揮餘熱(1 / 1)

安祿山回到了範陽,暗地裏繼續招兵買馬,囤積糧草。朝廷裏楊國忠卻更加叫囂,同沈陽叫板,了安祿山很多好話,矛頭直指沈陽。

稱沈陽陷害忠良,對朝廷懷有二心,一頂頂大帽子往沈陽頭上是使勁的扣啊。禁不住楊國忠等一班奸臣的讒言,聽多了,玄宗對沈陽也漸漸地產生了不滿之意

終於有一,在早朝時玄宗宣布罷免了張九齡宰相之職,理由是他曾舉薦長安尉周子諒擔任監察禦史。開元二十五年(77年),周子諒因為胡亂講吉凶,皇上親自加以質問,命令在朝堂上判決殺掉他。張九齡因犯了舉薦不稱職的罪,降職擔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還帶找後賬的,又是莫須有的罪名,沈陽也是服了。下朝後,楊國忠趾高氣揚,故意諷刺沈陽道:“張丞相雖然降職了,正好可以休息一下,為國為民都操勞了這麼多年了!”嘴上這麼著,臉上卻露出一副勝利者的笑容,滿是鄙夷之色。

沈陽也懟道:“楊大人就更加憂國憂民了,您老就多操勞。”完,話鋒一轉,怒斥道:“安祿山是災星下凡,亂我朝廷者,必是此人,你也心為上,否則會因此人不得好死!”

楊國忠氣的直跳腳,卻沒敢發作,知道沈陽精通預測,周易八卦甚是了得,心裏也不由一緊。不過,現在的他是春風得意,沈陽的話一會就成了耳旁風。

他曾推薦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拾遺,還有李白、杜甫都是沈陽舉薦。因舉薦人才沈陽被降職,這些人也是人人自危。

首先是李白,私下和沈陽欲辭官不做,去縱情山水。沈陽一看自己在朝中已大勢已去,這些人才在留朝中之能多一分危險。所以爽快的答應了李白,之後的李白遊山玩水,因此也留下了上千首詩,傳頌了幾千年。

李白臨走的前一夜,沈陽把李白叫到府中,為李白踐行,一起飲酒到亥時。沈陽邀李白到府中後花園走走,在涼亭中,二人站立,沈陽煞有介事的看了看星空,又掐指算了算。然後對李白:“太白啊,我觀象,幾年後我大唐有災殃啊,可救我朝水火之人,姓郭,名子儀。我算你與他有一麵之緣,現在正在遭災,你可在行走之時,多多留意此人,務必搭救。”

沈陽在李白麵前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的話是堅信不疑,字字記在心中。第二上朝就辭職了,開始雲遊四方。

且有一日,李白正騎馬在驛道上馳騁,前麵出現了一班衙役,押解著一輛木籠囚車,迎麵走來。李白讓馬放慢了速度,本已經過去了,突然想起來沈陽的囑托。又趕了回來,一問,竟然囚車裏的囚犯真是郭子儀。

原來郭子儀失手打死了人,被抓捕到,準備送到官府受審呢。李白表明自己的身份,又謊稱自己是張九齡的學生,和衙役一起見到了當地的縣令。

縣令自然聽過李白和張九齡的名字,自知得罪不起,草草的辦理了手續,由李白親自押解回長安交給沈陽處理。此時的朝廷已經沒誰管正事了,沈陽用自己的職權和人脈把這件事輕鬆的擺平了,隨後把郭子儀送到軍隊裏並托人照顧。

又過了十幾日,沈陽處理了一下自己的事情,上本向皇上辭行,要到荊州上任。玄宗多少有些不舍,但畢竟是自己下的旨意,一言既出也沒有收回的道理。

也不知道楊貴妃如何知道的消息,在沈陽臨走前和她在華清宮見了一麵,先是對沈陽的功績褒獎了一番,之後才切入主題,讓沈陽在臨走前再給她預測一下未來。

沈陽對唐朝曆史爛熟於心,但是看到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未來將香消玉殞,也是十分惋惜。於是想著自己再發揮些餘熱吧,對楊玉環暗示一下,效果如何就不知道了。

於是沈陽故作姿態的算了半,最後道:“貴妃娘娘幾年後有一難,難過方得平安。”楊貴妃也著實嚇了一跳,花容失色的問道:“可有破解之法?”

沈陽沉思半,讓楊貴妃將仆從等人譴退,而後聲:“娘娘要多親近結交太監高力士,多做善事,善待下人,其他則是機不可泄露!”

楊貴妃見沈陽不再多,連急帶怕,眼圈一紅,伏在沈陽身上抽泣起來,不一會眼淚撲簌簌的流下。沈陽身子觸電般的一震,看到楊貴妃哭的梨花帶雨又愛又疼,感覺自己象丟了魂似的。

沈陽怕被別人看見丟了性命,忙雙手相扶,示意楊貴妃起來,觸到楊貴妃的藕臂,不禁心髒狂跳不已。沈陽忙鎮定下來,讓楊貴妃準備紙筆,然後刷刷點點在紙上寫了一些字,疊好從袍袖裏拿出一個錦囊,將紙放入錦囊。

沈陽將錦囊遞給楊貴妃,告知楊貴妃,不出宮不得打開看。隨後不再多,匆匆告辭離去,之後去了荊州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