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五百八十一回 金殿之上,群起而攻之(2 / 3)

這就是魏征,縱橫大唐官場十數年不倒的魏征曾經在朝堂之上,逼迫的盧照辭難堪的魏征。雖然心中很是氣憤,但是盧照辭對他卻對他無可奈何的魏征。魏征此言一出,頓時朝堂上的氣氛再次活躍起來。

盧照辭狠狠的掃了魏征一眼他終於知道在曆史上,李世民為什麼在他死後,將他的墓碑給敲掉了,而且是找了一個與魏征無關緊要的借口。那是因為他是被魏征氣的,生前李世民要名聲,不敢如此,但是等到他死後,借口侯君集之事,對魏征發難。莫是李世民,就是盧照辭這個靈魂來自後世對魏征是聞名已久的人物,此刻也忍受不了魏征如此態度了。

“陛下,魏大人也走出自公心,還請陛下恕罪。”這個時候,陳光蕊也看出了盧照辭此刻憤怒的心情趕緊出班解釋道:“陛下,您心懷大仁慈,大慈悲之心。魏大人自古如此,秉持公心,對待一切,陛下也是有大容忍之心如此才有了君臣相知的千古佳話。如此足矣名揚千古了。”

“好了陳光蕊你也不必如此。”,盧照辭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冷笑道:“朕若是心胸如此狹,恐怕他魏征也活不到現在了,當初在前李的時候就被朕殺了,哪裏還有什麼宣德殿大學士魏征。”

“陛下既然用臣為諫議大夫主掌禦史台,那就是希望臣公道話,不為其他任何〖言〗論所左右,不為任何私情所左右。老臣今日的就是真話。”,魏征大聲的道:“許敬宗此人陰險而貪婪,沒有任何本領,其名聲是次要的,臣也沒有想過他的名聲如何,隻要有才能,隻要能力,陛下怎麼用他,臣都心悅誠服,但是此事他確實有失職之罪,有玩忽職守之罪,臣還聽,此人在洛陽整日留戀與酒肆青樓之間,根本就不是查案之人。此人若是加以懲處,將我大唐律法置之何地?還有那秋仁傑,不過是一個幸臣,仗著一點聰明,陛下卻是一年三遷,如今更是刑部侍郎,想刑部侍郎是何等重要,滿朝文武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這樣的官位,有的人更是一身都在其下,陛下卻任用此人為侍郎,臣聽此人不在東都查案,卻是去了弘農,整日遊山玩水,行走與販夫走卒之間,不但沒有官員的架子,更是沒有查案的模樣,這樣的人若是不加以懲處,就算他有大的本事,但是經驗不足,還是會有負陛下的厚望,臣以為狄仁傑還應該加以磨練的好。待其有了一定的從政經驗之後,再加以任用,必定能興邦安國,如此方不辜負陛下的一番心意。至於洛陽一下,陛下還應該重新派人詳查為好。”魏征洋洋灑灑,聲音洪亮,傳遍了整個大殿,這個時候大殿內一片寂靜,魏征的聲音更是如同晨鍾幕鼓一樣,在大殿內響著不停。隻是如此,讓那些佩服魏征的官員,心驚膽戰。這個魏征膽子真大,沒看見上麵的子龍顏都黑了嗎?剛才陳光蕊已經為他求情了,魏征應該趁勢而下,這個魏征倒好,居然還迎難而上,繼續講解著他的觀點,有些話是他能的嗎?至於許敬宗和秋仁傑二人應該如何處置,那也是子的算,哪裏是一個臣子能做主的。

“魏征,看樣子,朕對你是太過寬容了。”,盧照辭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道:,“不過,朕想問問你,既然你,許敬宗和秋仁傑二人都不適合,那你給朕找出一個人來,讓他將此案查個水落石出。”

“臣以為前任刑部尚書韋挺可以擔當此重任。”,魏征想也想不想道。

“父皇,兒臣有話要。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清朗的聲音傳了過來,眾人望了過去,不是魏王盧承泰又是何人。

“承泰,你想什麼?”盧照辭皺了皺眉頭,輕輕的問道。對於這個皇子,盧照辭還是很喜歡的。不僅僅是因為此子有才學,更重要的是他有禮賢下士的風範,這對於皇家的名聲來,是一件好事。自古以來,紈絝子弟無數,尤其是皇室中子弟很多都是紈絝子弟,能像盧承泰如此靜下心來鑽研學問,更是少之有少,如此人物,倒是一個賢王的料子。盧照辭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各個都成才各個都是如同盧承烈一番,成為帝王之才,但是最起碼的成為一個與民有利的親王還是要做到的,無疑現在的盧承泰在盧照辭眼裏,是可以的了。所以對於盧承泰的言語,盧照辭還是比較寬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