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聖賢的教育方針(1 / 2)

書籍在古代是當之無愧的奢侈品,尤其是記載了聖人微言大義的書籍,更是千金難求。

許多學子為了求取學識,便隻能采用眷抄的方式。這也就是為何曆史上會留下許多名人的手抄書籍版本。

可即使如此,書籍依然是一種稀缺品,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造紙的成本太高。

在這個入廁都要使用廁籌的時代,身為帝王寧願使用絲絹,也不願浪費紙張的時代,就知道一方好紙是何其的金貴。

“聞爵,因何你的書籍成本會如此的低廉?”興奮過後的顏文廷,終於回歸了理性。

“顏師,請隨子來。”聞起身向印書坊後麵走去。

管樓村的印書坊,采用的是前麵開店,中間印刷,後方造紙這樣的流水線工藝。

顏文廷疑惑隨著聞走到印書坊後麵的造紙作坊,頓時一股難聞的氣味,便撲麵而來。

“聞爵,這裏是?”顏文廷皺眉道。

“顏師有所不知,這裏便是書籍印刷的源頭,造紙的所在,也是現在書籍成本為何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聞看著正在忙碌的工匠道。

聞前行幾步,來到存放原料的工棚中,拿起一些已經加工好的造紙原料道:“自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以來,近千年間,我們的技藝便一直沒有太大的改進,麻布、樹皮、漁網還是造紙的主要原料,其中以麻布的成本為最高。

前唐時期,我們的先人成功將竹子做成紙張,隻可惜這種紙張過於光滑易脆,不便於書寫。

從剛才所造紙所需的原料,其實我們可以推斷出,造紙需要隻是植物纖維,也就是隻要具備了植物纖維的物品,都是可以用來造紙的。

於是子便命人將蘆葦、麥草、高粱杆之類的農作物產品,加入其中,沒想到真就造出了合用的紙張。

隻是現在還不太穩定,技藝不夠嫻熟,尤其是紙張著色不太均勻,每次廢棄紙張太多,這才使得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甚為遺憾啊!”

聽完聞的介紹,顏文廷笑道:“聞爵大可不必急躁,既然已經有了低廉的替代品,也已經有了成功的先例,總會做出合用的紙張的。”

聞點頭道:“是啊,隻要能用莊稼雜木這一類易尋的原料來代替麻布,以後書籍的成本,便可以大幅降低。等到了百姓吃一頓飯,便可以換取幾本書的時候,我族文華複興,定當指日可待。”

任何事物想要普及,成本永遠都是至關重要的,即使是知識也不會例外。

看著這座造紙作坊,顏文廷第一次感覺到施教下的目標竟是如此的接近。

“老夫想將家中幾百年以來的藏書悉數交於聞爵,請聞爵將其翻印之後,發行下,不知是否可行?”視察了一遍印刷作坊的流程,顏文廷此刻對這個的印書坊是充滿了信心。

“當然可行,所獲之利,子與顏師五五分成可好?”聞伸出五根手指道。

“”好好的一個少年,怎麼總是張口閉口的離不開一個錢字呢!顏文廷無奈道:“老夫家用簡單,無需什麼錢財,若是能夠因此而賺些錢財,聞爵便去多刊印幾本書籍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