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章 技藝傳承(1 / 2)

《道德經》五千言,在造紙術未出現的時代,就已經算是鴻篇巨製,可就是這樣的巨著,它的篇幅也不及後世網文的一個章節。23USCOM更新最快

從漢朝之前的四言賦,到唐詩的五言七律,再到宋詞元曲,隨著造紙術的不斷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最終發展到了動輒幾十萬字的明清。

這種文化形式的發展變化,其實是與記載文字的載體有著息息相關的關係的。

在竹簡刻字的年代,人們恨不得一個字能夠去代表許多種含義,之所以如此,其實就隻是基於一種成本與傳播的考慮。

既然身為聖賢,難道他們會不清楚即使表述清晰,都依然會存在諸多誤解,更何況這種一字多譯的情況。

眼見有此弊端,卻無法改善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成本的關係。

現在顏文廷親見一本高達數十萬字的話本,其成本價僅為二百文,這如何會不讓他的內心狂喜。

隻要想一下,他蒙發就學時,為了能夠節約紙張,隻能在沙土上練字的情形,就讓他唏噓不已。

“聞爵,這樣的技藝,可否傳播開去?”顏文廷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厚著臉皮請求聞將此技藝廣播下。

“哈哈哈~~~”聞聞言不由的搖頭大笑不已。

“老夫確實魯莽了,還望聞爵見諒!”見聞突然開始大笑起來,顏文廷心中無奈,哀歎一聲,便不在言語。

如此巧奪工的技藝,足可以令聞氏一族長盛不衰,現在冒然請求別人將能夠保障一族之人衣食無憂的技藝獻出,確實非常的不厚道。

聞笑的眼淚都出來了,輕咳一聲,緩解一下,才道:“顏師想必是誤會了。自子入世以來,聞氏所有的技藝,都是對外公開的。當然朝廷三令五申不準傳授的一些秘方,不在此列,但是所有關乎民生的技藝,凡是上門求學者,我聞可以對發誓,絕不藏私,定當傾囊相授。

隻可惜世人多慮,總是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寧願派人前來盜取,也不相信子會將真本事傳授於他們。

真是何其的可悲啊!”

“”顏文廷老臉不由的一紅,聞所的那些人之中,自然就有他一個。他也不認為聞能將保障子孫後代衣食無憂的技藝,輕易就這樣給散播開去。

“子還在魯中之時,就已將魯菜,活字印刷術,新式桌椅以及家學啟蒙書籍《三字經》散播開去。為何到了現在,世人還認為子會將新式造紙術藏私呢?”聞不由的搖頭道。

“聞爵高義,老夫慚愧,還望聞爵海涵!”顏文廷起身施禮道。

聞輕歎一聲道:“我的家師,在對子啟蒙之時,便從無藏私,他老人家平生最痛恨的一句話,便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我華夏一族的百姓,可以是這世上最勤勞最聰慧的一個種族,他們也發明了無數的高明技藝,可就是因為一句: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他們便將最高明最厲害的技藝雪藏了起來,如此下去,即使我們的祖先有著無數的高明技藝,恐怕用不了幾代,也會所剩無幾。

顏師,其實子很讚賞儒家的教學態度,那就是有教無類與施教下,所以儒家曆經千年,依然繁盛不衰。

可是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如今還剩何家?”

“”

後世的民生技藝,隻要人們想學,就可以輕易學到,不但有著無數的培訓班,也有著各式各樣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