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德聯也不甘示弱。德軍在熱那亞海軍基地的兩艘常規航空母艦前往西地中海的埃及北部,十五萬德軍奉命準備增援埃及。
到了四月十一日,中華帝國再次警告德聯不要玩火,但依然遭到希特勒的無視。
四月十三日,中華帝國總參謀部計劃對埃及和波斯帝國動用核武,計劃書很快獲得了內閣的批準,當爭取了中華帝國皇帝王晨浩的同意並獲得了玉璽蓋章核準,以聖旨的形式向中華帝國戰略司令部下達了命令。
四月十四日上午九點,希特勒為了表示德聯的強硬,率先下令德聯戰略火箭部隊向地中海和中東方向部署,6架德聯空軍容克轟炸機起飛,攜帶六枚當量50萬噸的核彈頭飛往以色列。
德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剛剛起飛,中華帝國就接到了核彈預警報告。
同樣,中華帝國態度強硬。中華帝國戰略司令部下令戰略導彈部隊進入級戰備狀態,戒備德聯所有的彈道導彈發射陣地,並從本土派出了4架H1N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前往中東波斯灣地區,1艘明級戰略核潛艇也陸續抵達地中海、紅海和波斯灣相應位置,準備對埃及和波斯帝國動用核武。
同時,中華帝國部署在以色列的衛士彈道導彈防禦係統進入戰鬥狀態,準備攔截進入以色列的德聯轟炸機和導彈。
希特勒還是第一次看到中華帝國下決心動用核武器,此時德聯在戰略導彈部隊方麵明顯弱於中華帝國,德聯海軍的核潛艇根本不敢出港,所有核導彈地井發射基地幾乎都在中華帝國的彈道導彈的瞄準之下。一旦真的動用核武,希特勒不敢保證中華帝國不會趁機將核彈頭扔向德聯。
中德兩國的戰略轟炸機都將在兩個時內進入投彈空域,屆時的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埃及、波斯和以色列統統完蛋。甚至中德兩國都有可能爆發全麵核大戰。
最先挺不住的是波斯帝國。紮維爾三世立即給中華帝國外交部打去了電話,宣布放棄進攻以色列,請求中華帝國不要對波斯動用核武。隨後埃及也屈服了,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斯也緊急召見中華帝國駐埃及大使,表達放棄戰爭的意願。
中華帝國當即取消了核打擊埃及和波斯帝國的命令,同時要求德聯方麵放棄核打擊埃及的軍事行動。
希特勒氣得暴跳如雷,此時如果撤回戰略轟炸機,無疑這場戰爭又輸給了中華帝國。
正在希特勒猶豫不決的時候,六架德軍的戰略轟炸機已經飛抵以色列上空。由於德軍飛行官向希特勒請求二次確認核打擊命令時,希特勒猶豫不決,導致這六架轟炸機一直在以色列上空盤旋。
以色列軍方卻不管希特勒到底執不執行核打擊計劃,飛臨以色列上空的戰略轟炸機威脅幾百萬以猶太人的安全。在滅族的危機麵前,以色列軍方當即下令攻擊德軍轟炸機。
衛士型防空導彈呼嘯升空,頓時將兩架德軍轟炸機擊落。剩餘兩架德軍轟炸機一直接不到希特勒的最後命令也不敢投彈,隻好先行飛出以色列領空。
在希特勒猶豫之際,中華帝國兩百多架戰略轟炸機陸續起飛,在歐洲附近上空盤旋,做出隨時突然進攻歐洲的架勢。
核大戰麵前,北約各成員國意見不統一,反對聲音超過支持者,最終希特勒隻好吃個啞巴虧,將剩下的四架轟炸機召回。
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於是便在中德兩個核大國的博弈下結束了。中華帝國再次取得了勝利,強行壓製了埃及和波斯帝國,但並未能真正解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敵視,為日後第二次波斯灣戰爭爆發埋下了隱患。
兩架德聯轟炸機被擊落,證明了中華帝國的衛士導彈防禦係統的強大,也表明了德聯缺乏反製中華帝國的手段的被動情況。
但卻給了東條英機一個機會,那就是兩架被以色列擊落的轟炸機中攜帶的兩枚核彈頭。其中一枚核彈頭被以色列軍方找到了,並交給中華帝國軍方進行研究。另外一枚核彈頭在飛機爆炸後掉入沙漠無人區,以色列軍方認為核彈被摧毀了,中華帝國軍方搜尋了一段時間無果後也放棄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日本商人從阿拉伯廢鐵商人手中得到了這枚核彈頭。幾經輾轉落到東條英機的手裏。原本東條英機計劃日本軍方研製核彈,但最終因為技術不過關而放棄,決定用這枚核彈頭來引爆中華帝國和德聯之間的核大戰。RS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