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大事記(1 / 3)

蔡仍離開東京汴梁城之後,發生了幾件大事:

第一件。

趙佶信道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趙佶繼位之前,有一個道士留下讖語:“吉人當繼大統。”

而‘吉’字和‘人’字結合正是‘佶’字。

果然!

沒過多久,趙佶就繼承了皇位,榮登大寶。

這使得趙佶初步接觸到了道家的神奇。

等趙佶繼位了之後,也不知是什麼原因,趙佶一直沒有子嗣。

由於趙佶就是因為他哥哥宋哲宗沒兒子,才意外撿了漏坐上了皇位,所以趙佶對於自己沒兒子始終耿耿於懷。

於是趙佶便向神奇的道家求助。

恰在那時,被趙佶遇到了一個叫劉混康的道士。

劉老道在聽了趙佶的苦惱之後,對趙佶:皇帝少子與汴梁城的風水有關係,汴梁城東北角的低窪地勢嚴重影響了皇帝的子嗣,如果能把這裏的地勢墊高,那皇家的子嗣就一定沒有問題。

趙佶聽了劉老道的話之後,立即安排人在汴梁城東北角堆積起一座巨大的假山——這座假山就是後來的萬歲山,也就是艮嶽。

神奇的是,從那之後趙佶寵幸的妃子竟不斷傳來懷孕或生產的喜報,後宮的妃嬪們像雞棚裏的母雞下蛋一樣,一個接著一個,十幾年之間竟為趙佶生了幾十個子女,讓趙佶差點成為曆史上擁有子女最多的皇帝。

這兩件事,使得趙佶對那位劉老道欽佩不已,也對道家的神奇信奉不已。

近幾年來,隨著年齡增大,趙佶的身體機能多少有些下降。

這難免讓趙佶犯了跟秦始皇等皇帝一樣的毛病,想要靠道家的手段永葆青春,甚至是長生不老。

也就在這時,被趙佶找到了幾位道法高強的世外高人。

這第一位高人便是,濮州臨濮的王老誌。

這王老誌自稱得漢鍾離授予仙丹,得化為仙,於是拋妻棄子,結草廬田間。

太仆卿王亶為了邀寵,三顧草廬,才把王老誌帶入京師。

王老誌見了趙佶,先不話,而是直接呈上了一遝墨寶。

趙佶疑惑著接過來一看,隨即就是一臉駭然!

這些墨寶,竟然全都是趙佶自己寫的詩,最上麵的那首還是趙佶寫給喬、劉二位貴妃的床頭語、枕畔詩。

趙佶當即宣布,賜王真人“妙觀明真洞微先生”之稱。

第二位便是,洪州的王仔昔。

據王仔昔自己,他遇上了東晉年間的許遜許真君,得其真傳,並授有《大洞》、《隱書》等道家七元秘籍,能知人前五百年和後五百年的生死事。

趙佶大喜,賜號“衝隱處士”,又進封“通妙先生”,將之安置在上清寶籙宮居住。

第三位,名叫林靈素。

林靈素對趙佶:有九霄,神霄最高。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主南方,號長生大君者,即是趙佶。又言,蔡京原來是上的左元仙伯,王黼是文華吏,蔡攸是園苑寶華使,童貫等一幹人也都名列仙班,劉貴妃為九華玉真安妃,而他自己,則是原先神霄中名叫褚慧的仙卿。

趙佶在欣喜之餘,將林靈素封為“通真達靈先生”,賞齎無算,並賜予金牌,可以隨意出入宮中,並築通真宮供他修行居住。

林靈素此人,爭議很大。

一方麵,林靈素曾用推背圖“兩朝子笑欣欣,總領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難進退,欲去不去愁殺人。”警示過趙佶,勸趙佶遷都,並且林靈素還曾幫汴梁城退過大水。

另一方麵,林靈素“作的妖”也的確很大。

在趙佶的命令下,林靈素負責主修道書,改正諸經醮儀,校對丹經靈篇,刪修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