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全軍先鋒(2 / 3)

說到宋江起義,大多數人會聯想到明代《水滸傳》中水泊梁山起義的橋段。

然而,這到底隻是故事,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事實上,宋江一夥之所以起義,是因為趙佶窮奢極欲花費實在是太大了,蔡京等人為了滿足趙佶的窮奢極欲從趙佶手中得到權力,絞盡腦汁想盡了辦法幫趙佶弄錢,其中一些人就將主意打到了魚稅上,他們對外宣布:將梁山濼(又稱大野澤,又名巨野澤、大澤、廣野澤,它就在後世巨野縣北)收為公有,禁止平民百姓擅自打漁、采藕,打漁、采藕為生的漁民要按照船隻的多少向北宋朝廷納稅,船隻越多,納稅越沉重,違者則將處以重罰。

宋江是山東鄆城人,他性格豪爽,樂於助人,《水滸傳》稱他為“及時雨”,也沒有說錯,正因為此,宋江接納了不少江湖好漢,在當地老百姓心目中葉頗有威望。

隻不過,此宋江並非《水滸傳》中那個一心渴望朝廷招安的忠孝黑三郎,而是一個一心反了北宋王朝、膽大妄為的江湖豪客。

這可不是冤枉宋江,事實上,宋江一夥攻城略地,將聲勢鬧大了以後,北宋朝廷也可以說是皇帝趙佶就已經納知亳州侯蒙“赦過招降”建策,頒旨招安,想以此來平息這場農民起義。

然而,宋江根本就沒有受招安的心思,繼續我行我素的攻城略地大鬧特鬧。

由此就不難看出,宋江到底是一個什麼人。

將話再說回來。

北宋朝廷在梁山濼頒布了禁漁令之後,百姓們怨聲載道。

在有心人的傳播之下,“打破筒(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的聲音便傳了出來。

宋江借此登高一呼,活不下去了的漁民紛紛響應。

梁山濼雖然不像《水滸傳》裏描寫得那樣八百裏水泊,易守難攻,但梁山濼為古濟水所彙,濟水中流在此通過。該澤西通雷澤;西南納濟水連通菏澤;東北出濟水,再東北經濟南流入海;東南出黃水入菏水、通泗水、入淮、入海。因交通之便,水產豐富,自古便是先民生存爭奪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且,梁山濼這裏向來就是起義軍的搖籃。

像秦末,梁山濼就是彭越起義反秦的根據地。

像五代時期,黃巢餘部便在梁山濼潛伏待機而起。

所以說,梁山濼這裏的人,造反是有傳統的。

宋江一夥在起義之初,借著梁山濼的有利地形,數敗官軍。

名氣打響了之後,宋江更是開始直接招募義軍,如滾雪球般迅速壯大。

不久,宋江就聚集了三十五個核心人員,加上他自己共三十六人。

這三十六人分別是:

呼保義宋江;

智多星吳學究;

玉麒麟盧俊義;

大刀關勝;

活閻羅阮小七;

尺八腿劉唐;

沒羽箭張清;

浪子燕青;

病尉遲孫立;

浪裏白跳張順;

船火兒張橫;

短命二郎阮小二;

花和尚魯智深;

行者武鬆;

鐵鞭呼延綽;

混江龍李俊;

九文龍史進;

小李廣花榮;

霹靂火秦明;

黑旋風李逵;

小旋風柴進;

插翅黑虎雷橫;

神行太保戴宗;

先鋒索超;

立地太歲阮小五;

青麵獸楊誌;

賽關索楊雄;

一直撞董平;

兩頭蛇解珍;

美髯公朱仝;

沒遮攔穆橫;

拚命三郎石秀;

雙尾蠍解寶;

鐵天王晁蓋;

金槍班徐寧;

撲天雕李應。

宋江一夥的核心人物,也就是以宋江為首的三十六人,雖然不像《水滸傳》裏一樣全是武藝高強、神機妙算、身懷絕技的好漢,但他們也都還有其不凡之處,甚至其中還有幾個傑出良將,比如關勝,曆史上,在金兵南侵濟南府時,接受招安的他,就曾率領著當地的官兵英勇作戰,曾多次擊敗金軍,如果他當時的頂頭上司不是兩宋時期第一賣國賊劉豫,那他也許也能成為一個響徹古今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