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論功行賞(下)(1 / 2)

寧落一群,不落一人,蔡仍怎麼可能隻給梁方平和王宗濋分潤功勞的機會,而將曾孝蘊等也可以跟自己所立之功有關的人給忘了?

因此,在給梁方平和王宗濋送去捷報的同時,蔡仍也給曾孝蘊等人送了捷報,並請他們也派人來商量這封捷報到底怎麼寫。

蔡仍當然不是散財童子。

他之所以這麼做:

一來,他可以憑此跟上麵的直屬領導搞好關係,免得有人從中作梗,突生變數,讓他與金吾軍將士的血白流。

二來嘛,蔡仍準備挖這些人的牆角,可不是一兩了,這次終於給了蔡仍一個可以勒索他們的機會,蔡仍如果不加以利用,怎麼對得起自己?

總而言之,由蔡仍主導的瓜分軍功一事,很順利的進行,與此同時,大量的有潛力的低級校甚至隻是最低級的士卒湧入到金吾軍當中,補充金吾軍。

不久,蔡仍等人終於達成了一致,然後一封捷報以八百裏加急之勢送往東京汴梁城。

高俅接到這封捷報之後,大喜,連夜就進宮跟趙佶報捷去了。

恰巧,當時王黼和蔡攸也在宮中陪趙佶一塊玩樂——王黼和蔡攸穿上短衣窄褲、塗抹青紅,夾雜在歌舞藝人、侏儒中,很多市井無賴、淫夫蕩婦的戲謔浮浪之語,來博取趙佶的歡心,趙佶玩得不亦樂乎,另外,蔡攸又找了個空隙跟趙佶,李師師被趙佶收編了、趙元奴被盜帥留香盜走了,一眾文人騷客準備再捧起一個花魁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目前以王仲端的呼聲最高,蔡攸仔細跟趙佶了這個王仲端的不凡,還攛掇趙佶去見見這個王仲端,她不姓趙,不必有所忌諱,趙佶有些心動。

也就在這時,高俅帶著捷報到了。

高俅可不像蔡仍等人那麼保守,他直接將金吾軍所取得的戰果擴大了數倍,並信誓旦旦的跟趙佶隻要宋江義軍進入河北境內一定插翅難飛。

高俅把話得這麼滿,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他掌管中央禁軍多年,可中央禁軍始終沒打出什麼像樣的仗,就連他升太尉都得靠去西北禁軍中鍍金,這讓高俅實在是很沒麵子。

如今,中央禁軍終於爭氣一回,高俅怎麼可能不拿此大做文章?

趙佶一聽宋江這夥義軍快要被剿滅了,也是非常高興,他道:“這麼快就要剿滅了嗎?”

高俅早有準備,他將手中地圖鋪開,然後給趙佶講解道:“我中央禁軍的數萬大軍將這一帶完全封死,這夥叛匪隻能北上渡過黃河去往河北,河北境內有乾寧、永靜、保定、信安、安肅、永寧、廣信、順安等八支河北禁軍近二十萬的兵力,我中央禁軍五百金吾衛就殲滅了數千叛匪,河北禁軍坐擁近二十萬大軍,若連這不到一萬的叛匪都剿不了,那官家每年在他們身上花得上千萬緡也太冤枉了。”

聽高俅這麼一,趙佶也覺得,剿滅宋江一夥不難。

高俅又道:“若不是這夥叛匪太會跑了,不敢與我中央禁軍交戰,我中央禁軍早就將之剿滅了,如今這夥叛匪被我中央禁軍重挫,又被我中央禁軍趕進了河北禁軍的包圍圈中,完全覆滅,也就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趙佶聽了,更高興,他突然想起一事,問道:“那個以五百擊殺數千的金吾衛是誰統領的?”

高俅道:“稟官家,是蔡仍。”

“蔡仍?”

趙佶一時間有些懵住了——顯然,日理萬機的趙佶,已經忘了蔡仍是誰。

趙佶隨後看向蔡攸,道:“姓蔡……”

蔡攸忙接話道:“正是臣的六弟,我二叔之子。”

經蔡攸這麼一提醒,趙佶終於想起蔡仍是誰了,他道:“可是那個棄文從武的蔡子因?”

蔡攸答道:“正是。”

得了蔡攸的肯定,趙佶道:“難怪他要棄文從武,原來他真的精通帶兵打仗。”

高俅可是收過蔡仍的重禮的,而且蔡仍這次可是給他漲了大臉,所以他毫不吝嗇的誇讚蔡仍道:“何止是精通,他如果再過個十幾二十年,怕是咱們大宋又要出一個狄漢臣。”

聽高俅將蔡仍比作狄青,趙佶很是詫異,他道:“愛卿如此看好蔡子因?”

高俅深深一拜,道:“然也。”

高俅又道:“臣也從武十幾年,隻遇兩個有此潛力的年輕人,其一就是劉子文(劉仲武)之子劉錡,另一個便是蔡仍,他二人將來必是名將,必能率領我大宋雄師屢立戰功。”

高俅亦是趙佶的絕對親信,因此,高俅之言,趙佶深信不疑,況且,蔡仍的功勞在那裏擺著,是實實在在的,所以趙佶問高俅:“那依愛卿看,當如何封賞蔡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