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因武藝高強而有些剛愎自用,他道:“楊誌,膽鬼罷了,他什麼時候舍得過性命與人廝殺,戰場上哪是他那種奸猾之人建功立業的地方,那日我若上了寨牆,絕不會活著下來。”
燕青剛想再辯駁,突然有人進來稟報道:“稟報幾位頭領,官軍來攻打咱們山寨了!”
秦明聽言,道:“哦?又來送死了嗎?那正好讓我教教楊誌、呼延綽怎麼打仗,來人啊,點將出兵。”
燕青連忙阻止,道:“哥哥且慢。”
秦明一聽,眉頭就是一皺,道:“為何要攔我?”
燕青道:“哥哥休要著急,待我先打探一下他們來了多少人馬,有無接應,然後咱們再議是否出戰,如何?”
秦明雖然莽撞,但不傻,官軍來三五千,他能率兵出戰,要是來三五萬,他怎麼可能率兵出戰?所以他道:“確該如此,兄弟快去快回。”
燕青出去後,秦明、董平、穆橫立即開始備戰。
過了一個多時辰,燕青回來了,然後沉聲道:“來了三個廂,分別是乾寧軍、永靜軍、保定軍,他們可能有三萬人馬。”
董平聽了,皺眉道:“咱們張良山是官軍的主攻方向?”
穆橫道:“三萬又如何,我等隻要據山寨而守,官軍縱然有三萬,也未必能奈我等咱們,而且,隻要點燃狼煙,定會有人來救援咱們,屆時,咱們前後夾擊,不準能一舉打退官軍,然後咱們就去攻打常山關,隻要打通了常山關,咱們就進可以攻城略地,退可以進入太行山中積蓄反攻的力量。”
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喊道:“快看,狼煙!”
秦明等人聽言,全都抬頭看去,就見堆粟山方向狼煙滾滾。
董平眼睛一眯,道:“看來,官軍這是準備同時攻打咱們張良山和張清他們堆粟山了。”
……
領命之後,蔡仍竟然將金吾軍一分為三:
前營和左營,包括蔡仍及蔡仍的親衛隊,沿大道出發,直奔張良山挺進,這一路由蔡仍親自統帶。
親衛營,從左麵迂回,這一路由王德統帶。
中營、右營和後營,從右麵迂回,這一路由牛皋統帶。
蔡仍的作戰計劃一出,不少人都冷汗直流,一共才三千人馬,還要分兵,而且不是分成兩路,而是分成三路,這開什麼玩笑?
高師旦仗著資格老,勸了一句:“將軍,這麼分兵是不是有些太危險了?”
蔡仍道:“聽我完,我們的目的是迷惑敵人,讓敵人作出錯誤判斷,所以,分兵以後,你們全都升官了,張憲,你是乾寧軍統製,王德,你是永靜軍統製,牛皋,你是保定軍統製,而我是招討使黃大人,都頭一律升為統領,軍名自己去想,什長一律升為指揮,軍名也自己去想,遇上敵人,超過營規模的,都不許強攻,記住,不戰則不已,一戰必勝,絕對不許打敗仗,沿途的崗哨要全部拔掉,所有俘虜要盡量放回去,但又不能讓他們發現你們的真實編製,我的,你們都明白?”
有反應快的,一下子就明白了蔡仍的意思,他們七嘴八舌道:“對啊,我們來張良山這裏,並不是跟張良山上的叛匪硬碰硬的,而是來牽製張良山上的叛匪不讓他們去救援堆粟山上的叛匪的,而我們隻要按照將軍所的做,敵人必定會認為,來圍剿張良山的是乾寧軍、永靜軍、保定軍的三萬大軍,而且是由黃招討親自統帶,隻不過因為我們紀律差,戰線拉得有點長罷了,而麵對我們這來勢洶洶的三萬大軍,他們必然不敢輕舉妄動,進而咱們輕易就可以完成牽製張良山上叛匪的任務。”
經這些人這麼一分析,眾人才意識到蔡仍的高明,甚至是意識到蔡仍的狡詐。
站在蔡仍身後的嶽飛,眼睛一亮,暗道:“仗原來還可以這麼打,可……這樣是不是有些勝之不武?”
蔡仍好像腦後長眼睛看出了嶽飛的想法一般,然後他像是在對眾人,又像是在單獨在跟嶽飛:“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一旦上了戰場,就不要去在乎手段,更不要去墨守成規,你要考慮得永遠隻有一樣,那就是取勝,為了取勝,你可以不擇手段,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你一定會因為你的愚蠢,而斷送勝機,而給你統領的軍隊帶來巨大的傷亡,甚至還有可能會斷送你自己的性命。”
嶽飛聽言,心中一凜,然後默默的將蔡仍的這番話記在心中。
“元帥初隨帝,帝任其為親衛,時刻帶在身邊,言傳身教,授以帶兵之道。”——《中紀》·嶽飛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