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陰差陽錯(求訂閱!)(1 / 2)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蔡子因,見你一麵可真不容易啊!”

從李清照的表現和表情上,在場之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能看出來她應該是真的很想見蔡仍。

由此不難想象,剛剛耿南仲攔在她麵前不讓她與蔡仍相識,她心裏得有多著急、多難受。

同樣意識到了這一點的耿南仲,不禁有些尷尬!

蔡仍也沒想到,史上第一女詩人,竟然這麼渴望跟自己認識,不禁有些飄飄然!

好在!

蔡仍並沒有飄得太遠,就回來了,道:“見過易安居士。”

李清照上下打量了蔡仍一番,道:“不一樣。”

蔡仍有些茫然:“什麼不一樣?”

李清照道:“你跟奴家想象得不一樣。”

蔡仍問:“差哪了?”

李清照道:“你太年輕了,從你寫的詩的意境裏,你應該至少三十歲才對,可你……弱冠了沒有?”

蔡仍答:“過了年就二十。”

“十九?你真是絕世才。”李清照不吝誇讚道。

蔡仍道:“居士十五歲就作了《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十六歲就作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兩首,你我誰更才?”

李清照嫣然一笑,道:“你既然也知道奴家,為何還躲著不見奴家,難道是因為你伯父?”

蔡仍搖搖頭,道:“冤家宜結不宜解,令公已經過世多年,我伯父現也致仕,上一輩的事就讓它過去好了,況且,我伯父雖與你們趙家有些過節,但我父親沒有,且我聽,我父親與令公生前還是好友?所以,我哪裏會躲著你們夫婦,咱們數次未見到,實屬陰差陽錯罷了。”

趙明誠笑道:“當年若不是有你父相護,在當時的環境下,我恐怕也不會全身而退了。”

蔡仍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與蔡家有仇的趙明誠會跟李清照一塊來找自己了,敢情他們之間還有這層淵源。

趙明誠又道:“子因你是不知道,內子常,你是當代第一文學大家,堪稱當代李杜,你的詩詞,她都有收集,不久前你在家宴上作的三首詩一經傳出,她就迫不及待的想見你。”

蔡仍聽言,衝李清照抱拳道:“居士謬讚了,將蔡仍抬得太高了,蔡仍實不敢當。”

李清照言之鑿鑿道:“你當得。你的《南鄉子》氣魄雄大,虎視千古。東坡詞,極名士之雅,賈選慈,極英雄之氣。千古並稱,而稼軒更勝。”

李清照又道:“不過,就奴家個人而言,還是喜歡你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開頭兩句破空而起,勢如千鈞,先聲奪人地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為英雄豪傑的氣魄展現在人麵前,讓人肅然起敬,這兩句是精髓的凝練,是氣魄的承載,是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因其崇高的境界與非凡的氣勢絕對可以使其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後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點出其原因所在。項羽最壯烈的舉動當屬因“無顏見江東父老”,放棄暫避江東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殺身亡。壯哉!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一些曆史背景烘托,讓這首詩落下了一乘,可惜!可惜!實在是太可惜了!”

不等蔡仍話,李清照就迫不及待又道:“三首詩詞中,意境最高的就是你的《臨江仙》,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讀來蕩氣回腸。此詞在渲染蒼涼悲壯的同時,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李清照一起來,就滔滔不絕。

由此可見,李清照的確是憋了一肚子話想跟蔡仍。

也有可能是,才都是孤獨的,她渴望另一個能與她比肩的才出現,一訴衷腸。

蔡仍雖然沒有李清照才,可他集結了上千年、無數代人的智慧,自然是可以讓李清照好好一訴衷腸的,而且他本人也樂於如此。

隻可惜,蔡仍願意,耿南仲不願意。

見李清照的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上了,看這架勢,就是跟蔡仍聊個三三夜,李清照都不嫌多,耿南仲趕緊攔住李清照:“居士且慢。”

李清照微微一皺蛾眉,問:“大學士還有事?”

見李清照一幅“你要是沒事,就快走吧,別打擾我跟蔡仍討論詩詞歌賦”的架勢,耿南仲忍不住暗自搖頭:“這都過去十多年了,李娘子竟然還是這麼隨性!”

耿南仲當然不會跟李清照一般見識,他笑道:“非是我有事,而是太子殿下召見子因,不瞞居士,要不是賢伉儷過來,我們現在已經去麵見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