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2 / 3)

仇悆和熟永都不是情緒容易波動的人,而且,雖然蔡仍許諾給他們的是執掌一州的知府之位,但畢竟還是沒影的事,還做不得數,所以,他們公事公辦的拜道:“諾。”

一見仇悆和郭永的樣子,蔡仍就知道,他們並不相信嶽飛和吳玠很快就能打下應州和朔州。

蔡仍也不在意,因為時間會向仇悆和郭永證明這一切的。

另外,蔡仍對仇悆和郭永也有信心,他相信,就憑此二人在曆史上的能力和名聲,他們哪怕不信自己所的,也絕不會不做好萬全的準備的,否則,他們根本不配流傳千古。

蔡仍直接囑咐道:“你要記住以下幾點……”

果然!

雖然不太相信蔡仍所的,但仇悆和郭永還是在第一時間作出聆聽狀。

顯然,仇悆和郭永準備認真記下蔡仍所的每一個字。

蔡仍也不廢話,直接道:“一、你們要牢牢監視金吾軍將士的一舉一動,如果他們有任何違法我金吾軍軍法的行為,你們都要在第一時間通知軍法司處理,如果軍法司膽敢徇私舞弊,拖延怠慢,你們要在第一時間告訴我,我一定會從重從嚴處理,總之,不管是誰,都萬萬不可擾民,不論是誰,如果擾民,都嚴懲不貸。”

這條其實本不用多,蔡仍是準備將燕雲當作自己的龍興之地打造的,怎麼能讓人壞了自己的名聲,進而壞了自己的好事?而且,蔡仍也對自己一手打造的金吾軍很有信心,他相信,金吾軍的將士是不會幹出格的事的。

不過,鑒於宋朝的文人都願意插手軍隊,所以蔡仍還是先給仇悆和郭永打了一針預防針,教一教仇悆和郭永跟金吾軍將士的相處之道,也就是他們不能插手軍隊的事。

事實上,很早以前,蔡仍就已經開始嚴格控製軍政分離了,他不允許軍人幹政,也不允自己手下的文官去插手軍隊的事,也就是,帶兵不管事,管事就不許帶兵。

而且,這也是蔡仍今後施政的鐵律之一。

李綱等大宋的文官,剛跟蔡仍,所以,蔡仍得先交他們規矩,免得他們拿捏不準方向,進而壞事。

仇悆和郭永都不是太強勢的人,也都對統兵打仗不太熱心,關鍵是他們多少也聽到了一些蔡仍的規矩,有心裏準備。

所以,仇悆和郭永並沒有跟蔡仍爭辯什麼,直接就應道:“諾。”

蔡仍道:“第二條,不論漢民,還是契丹、奚、渤海、阻卜等有色之民,限十日內更換我漢服,三個月內留起頭發,不更換、不留頭發者,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格殺勿論!”

這沒甚麼可商量的,你連衣服都不肯換,連頭發都不肯留,換而言之,你連敷衍都不肯敷衍我一下,顯然是毫無歸順之意,對於這種頑固之人,不殺他,難道留著他處處反抗自己?

所有人都感覺到了蔡仍話中的殺氣騰騰,進而心有戚戚,暗道:“這位蔡相公,果然是屍山上爬過來、血海裏蹚過來的人,好大的煞氣!”

不過——

也有人理解蔡仍。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誌態,不與華同。

不將這些外族人變成真正的漢人,他們必然無休無止的鬧事,沒完沒了。

其實,不僅僅是那些外族人,就連燕雲的漢人,也就是漢兒,暫時都不能完全信任。

漢兒,最初是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如漢樂府中有詩:“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唐詩中也有:“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兒。”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