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正是侯爺奮進之時(求訂閱!)(1 / 3)

盡管將耶律延禧放走有一些縱虎歸山之意,但不看以後,隻現在,好處絕對是顯而易見的。

自從耶律延禧帶著願意跟他走的遼人走了以後,雲地的人心終於安定了下來——忠遼君愛遼國的人全都走了以後,剩下的絕大多數都是想過安穩生活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隻要蔡仍推出的政策相對公平公正,讓他們可以安居樂業,他們是不會叛亂的。

而蔡仍有遠超這個時代的見識,關鍵他還有仍城那個試驗田。

蔡仍將仍城已經得到證實的改革,全都一股腦的搬到了雲地,像印花稅、增值稅、遺產稅,又像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還有以軍票取代固有貨幣,等等等等等等……

李綱等人皆是這個時代少有的人才,雖然在推廣的過程當中,他們跟蔡仍也有過激烈的討論,但在被蔡仍服了之後,他們都將他們的才智發揮到了極致,將蔡仍的想法全都推廣下去,使這些良策在雲地這裏紮下了根。

可以,在雲地,是君明臣良,政策先進。

除此之外,蔡仍也耍了不少花招。

比如,蔡仍將已經在台灣得到證實並且已經大力推廣的水泥、球軸承、四輪馬車、自來水、抽水馬桶、自行車、先進的兵工廠以及最簡易的蒸汽機在雲地也大力推廣,讓雲地的人震撼於這種立竿見影的轉變。

比如,在蔡仍的示意下,宣傳部的頻頻出擊——他們宣揚蔡仍的偉大,講述舊社會的黑暗,展示現在的美好,憶苦思甜,訴苦大會,更是常常舉辦。

比如,蔡仍鼓勵甚至是強迫民族通婚,加速民族融合。

再比如,蔡仍已經開始謀劃六年義務教育——在蔡仍的規劃中,不分漢人,還是契丹、溪、渤海、阻卜人,隻要是雲地的孩子,隻要適齡,都必須免費上六年基礎教育,而他們所上的課中,最重要的一門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的基礎,都建立在蔡仍準備得非常充分上——蔡仍不僅準備了大量的糧食,還在攻打雲地的過程當中,繳獲了大量的糧量、牲畜。

再加上,蔡仍一打下雲地,就開始極力恢複生產,並在這個過程當中推出了秧馬、曲轅犁、筒車等先進的農耕工具大大改進了農耕技術,使得今年的種植數量遠遠超過從前,給雲地的人以希望。

如此,不論是漢人,還是契丹、溪、渤海、阻卜人,都漸漸開始接受蔡仍的統治……

……

宋軍大潰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雲地。

不等蔡仍相招,蔡仍手下的重臣,如李綱、陳遘、吳用、陳箍桶、趙良嗣、呂將、陳公輔、李光、趙開、蕭昂、劉子羽、包康、顏順等就聚集到了雲中府。

不僅如此,嶽飛、吳玠、韓世忠等大將也紛紛給蔡仍上奏折,請求回京赴闕。

蔡仍於是將李綱、嶽飛等人召集到了集英殿開了個朝會。

朝會一開始,蔡仍就衝李綱示意了一下。

跟蔡仍越來越有默契的李綱,見狀,道:“咱們大宋退兵遭襲,吃了一場不的敗仗,侯爺召集吾等,就是想討論一下,咱們雲中該如何應對?”

陳公輔第一個站出來,道:“大遼已經日薄西山滅亡在即,如此境況,還敢對我大宋用兵,實屬自找死路,下官以為侯爺可以立即發兵燕京,以助朝廷收複燕京。”

呂將聽言,站出來,毫不客氣道:“讓我雲地之兵出生入死,為趙宋搶奪燕地,陳大人覺得合適嗎?將士們願意嗎?陳大人不免太過異想開了吧?”

陳公輔也不惱怒,他直接無視呂將,道:“侯爺,生死事,名節事大,下官不能左右您的決定,但希望您能慎重考慮,名垂千古,還是遺臭萬年,皆在侯爺您一念之間。”

不等別人話,蔡仍就道:“我的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定,現在不必拿來事。”

陳公輔聽言,歎了口氣,然後就退了下去。

其實,蔡仍的心跡早就暴露了。

可李綱、李光、陳公輔這些還忠於趙宋的人,還是對蔡仍有所期待——他們希望蔡仍能夠回心轉意,至少像蔡仍之前所的那樣,效仿府州折家、麟州楊家、豐州王家那樣,接受具有濃厚藩鎮割據、羈縻部族色彩的省地正州執政體製機製,這也不失為是一個還能接受的結果。

也正是在這樣的期待下,李綱、李光、陳公輔這些還忠於趙宋的人,才接受蔡仍的領導,幫蔡仍打造雲地。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李綱、李光、陳公輔這些還忠於趙宋的人,見識到了蔡仍英明睿智的一麵,蔡仍讓他們這些人全都各展所長、學以致用、找到他們各自的人生價值,進而讓雲地這個剛剛收複沒多久的地方煥發了新春。

這使得不少人都生出了成就感,這其中又以李綱、李光、陳公輔這些極為受蔡仍重用的人為最。

李綱、李光就不了,他們現在相當於蔡仍的宰執,感觸最深,隻陳公輔。

陳公輔崇尚氣節,忠鯁直言,從不看別人的臉色行事,可以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

陳公輔臭硬到了什麼程度,臭硬到了他的朋友都受不了他。

可在蔡仍這裏,雖然每陳公輔都會上湊一些給蔡仍填堵的事,有時候甚至是怤得蔡仍也有些惱怒。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