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正是侯爺奮進之時(求訂閱!)(2 / 3)

即便是這樣,蔡仍卻從未因為陳公輔所湊之事而遷怒陳公輔。

不僅如此,蔡仍還逐步增加了陳公輔的權力。

陳公輔參加上舍考試得了第一名(宋朝一度采用“三舍”考試法,“上舍”為最高檔次考試,第一名相當於進士試的狀元),這樣的人,哪能是一個笨人?

很快,陳公輔就看出來了,蔡仍這是讓他組建禦史台。

簡單一點,禦史台屬於國家級“監察機構”,職能範圍為全國範圍的“專重大活動、科舉考試、司法審判、行政事務、日常著屬裝、行為規範等”監察監督、彈劾建議。

這本應該是一個極有權力的部門。

但在宋朝,尤其是到了宋徽宗這一朝,禦史台幾乎就等於是形同虛設,不僅皇帝不聽、宰相不在乎他們,甚至連有點權力的大臣都不將他們放在眼裏。

一,蔡仍將陳公輔找來,與陳公輔推心置腹道:“大宋之所以會走到今這一地步,跟監察機構失靈有很大的關係,我知道你論事剴切、疾惡如仇,所以,這監察機構隻有交給你,我才最放心。”

蔡仍又道:“我希望你能當我的魏征,當下人的魏征。”

不等陳公輔話,蔡仍就讓陳公輔下去了。

在陳公輔即將出門的那一刻,蔡仍又道:“你放心去做,自我以下,你和你手下人可以彈劾任何人、任何事,我保證你們全都不會有事。”

陳公輔什麼都沒答應蔡仍。

但從那日開始,有什麼看不慣的,陳公輔立即就給蔡仍上奏折。

(這個時代還沒有奏折,(奏折始用於清朝順治年間,以後普遍采用,康熙年間形成固定製度),但是沒關係,蔡仍可以“發明”。)

對於陳公輔的奏請,蔡仍每一個都認真批閱,有道理的,他一律立即更正,當然,蔡仍不認可的,也會立即駁回。

如此,陳公輔便負責起來了蔡仍這個政權的行政監察機關,也是中央司法機關之一,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

這讓曾經不受重用的陳公輔,隱隱找到了他的人生價值。

所以,在蔡仍與趙宋的問題上,陳公輔雖然依舊會在恰當的時間提出來,但已經不像之前那樣揪著不放了。

當然,陳公輔如此,也是因為他已經知道了,在此事上,蔡仍是絕不會聽他的。

這麼吧,陳公輔如今更多的像是在走個形勢,盡一盡義務。

見陳公輔被蔡仍擋了回去,陳箍桶出列,道:“宋軍連被金軍打得節節敗退的遼軍都打不過,趙宋收複燕京,絕無可能,如此,侯爺若是不取燕京,燕京勢必會被金人所占,恁地時,咱們雲地將被宋金團團包圍,恐怕難以繼存,所以燕京必須取之。”

吳玠道:“如今宋軍敗北,遼軍亦受到重創,正是咱們出兵之時。”

閭勍道:“臣打探到,因為宋遼之間百餘年無戰事,河朔將兵驕惰,從不操練戰陣,堪用者百中無一。糧食儲備嚴重不足,又多在遠處,運來費時費力。軍器缺口極大,雖然可以從太原、大名、開德運一些過去,但也是費時費力,至於攻城器具,更是絕無。從這些上,不難看出,趙宋根本無法收複燕京。”

閭勍又道:“臣還探聽到,趙宋這次率軍北上,並非是真要與遼國開戰,隻是顯試一下軍威,震懾一下遼國,期望能不戰而收複燕京。”

吳用接過閭勍的話,道:“如今宋軍大潰,其所望,必然落空,如果遼國不是內憂外患,趁機殺過河北,那趙宋必將麵臨滅頂之災,所以,趙宋如今自顧不暇,怎能收複燕京,此正是侯爺奮進之時,收複燕京,平息燕雲戰火,橫掃下!”

吳用一拜在地,又道:“侯爺,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還望速發大軍,殺過燕山,收複燕京,還下一個太平!”

韓世忠見狀,出列道:“末將來之前,軍中上下皆讓末將轉達,隻要侯爺一聲令下,他們願意立即殺過燕山,為侯爺收複燕京!”

吳玠也出列道:“末將這裏亦是如此,軍中上下皆想讓遼人知道,宋軍代表不了中原人,中原並非沒有能戰之人!”

見韓世忠和吳玠都站出來請戰了,再想到他那裏的戰將的熱切請戰,嶽飛也站出來,道:“末將那裏亦是紛紛請戰,皆盼望侯爺能殺過燕山。”

李綱、李光等人這時侯別提有多怨趙宋不爭氣了,如果趙宋能一舉收複窮途末路的燕京,然後以大勝之師逼之,那麼蔡仍也隻能是老老實實的俯首稱臣。

可現在,趙宋的孱弱完完全全的暴露出來,蔡仍手下的人哪能不勸蔡仍銳進?

而如果蔡仍真將燕京也占領了,那蔡仍可就真有跟趙宋逐鹿的資本了。

而且,兩相一對比,李綱、李光等熟悉兩方虛實的人,都不太看好趙宋。

李綱、李光等人有心出來阻止蔡仍,可形勢如此,讓他們怎麼阻止。

關鍵,李綱、李光等人在趙宋,隻是無足輕重的人物,而在蔡仍這裏,他們都是重要人員,這也讓他們有些猶豫,要知道,水漲船高……

就在李綱、李光等人猶豫不決的時候,蔡仍終於出聲了,他道:“先將儒、媯二州攻下,然後伺機攻取居庸關和紫荊關,至於要不要增援宋軍,要不要攻打燕京,靜觀其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