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正是侯爺奮進之時(求訂閱!)(3 / 3)

“幽州之地,沃野千裏,北限大山,重巒複障,中有五關,居庸可以行大車,通轉饗。鬆亭、金坡(即紫荊關,在今河北省易縣)、古北口止通人馬,不可行車。外有十八路,盡兔徑鳥道,止能通人,不可行馬。山之南,地則五穀、百果、良材、美木無所不有。出關來才數十裏則童山水濁,皆瘠鹵,彌守黃茅、白草,莫知亙極,豈設此限華夷也。”

正是由於居庸關在拱衛燕京的五關之中交通最為方便,因而也就成了進攻燕京的最佳路徑。

紫荊關雖然不如居庸關那麼寬敞,但也可以過人馬。

隻要蔡仍能得居庸關,退一步,哪怕蔡仍隻能得紫荊關,那攻不攻打燕京,什麼時候攻打燕京,就都由蔡仍得算了。

從蔡仍下的這個命令就不難看出來,蔡仍窺視燕京的野心。

李綱、李光等人,不禁暗想:“陛下!您可千萬別再給蔡仍機會了,否則,這下恐怕就要易主了!”

與此同時,李綱、李光等人也在考慮,不能再讓趙宋朝廷的人蒙在鼓裏了,得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敵人不隻遼國,還有在一旁虎視眈眈的蔡仍。

……

跟李綱、李光等人有相同想法的人還有馬擴。

一動北遼稱蕃,馬擴立即就同北遼使者王介儒等人離開了燕京回返雄州。

馬擴如此急切,除了因為馬擴想告訴童貫和朝廷北遼準備稱蕃這個好消息以外,馬擴也急於將蔡仍的事稟報給童貫和朝廷。

不想,路上蕭幹竟然派耶律大石截住了歸心似箭的馬擴。

見到馬擴,耶律大石質問道:“咱們兩國通好已逾百年,你們大宋為何要舉兵侵奪我大遼的土地?”

馬擴道:“前些年女真人多次從海上派人來我國,要把燕地獻給我國,我國官家每次都以溫和的話語回答他們,敷衍他們。近來我國又得到女真人的文牒,他們已經占據上京、東京、中京,如果我國不要燕京,他們就將自己攻取。我國官家不得已,這才發兵來救燕地百姓。”

耶律大石聽罷,怒氣衝衝地:“夏國曾經多次給我大遼上表,請我大遼出兵夾攻你們大宋,大遼每一次都將上表之書封存,派人送給你們大宋,從來不會見利忘義,聽信間諜,可貴國才得到女真人一信,便舉兵來犯,這是何道理?”

馬擴:“夏國雖然多次口出不遜,但數十年間何嚐掠得過我大宋一寸土地?女真人就不同了,女真人所之事,都已應驗,大宋出兵,不單單是救燕地之民,也是為了保衛我大宋邊疆。”

耶律大石看了能爭善辯的馬擴一會,:“因為兩國曾經和好,我不難為你,飯後你們就可以回去了,不過你要幫我帶句話給童貫:欲和則和,不欲和,請出兵見陣。”

可以,這時耶律大石其實就已經動了跟宋軍決戰的念頭。

對於楊可世在蘭溝甸遭到耶律大石伏擊、種師道在白溝河遭到耶律大石襲擊、辛興宗在範村遭到蕭幹襲擊,馬擴始終不知道。

一直到回到雄州了之後,馬擴才聽聞這些事。

宣撫司的僚屬們根據這三次對戰推斷,遼軍的力量還很強盛不易攻取,因此打了退堂鼓。

馬擴萬分惋惜!

他覺得,如果沒發生這幾敗,北遼很可能會成為他們大宋的藩屬。

如今,這隻能是癡心妄想了。

果然!

宣撫司不再提納北遼為藩屬自取其辱。

劉鞈、賈評、王麟、李宗振等宣撫司的官員,攜帶著金玉茶具來到驛館看望王介儒等人,馬擴陪同。

劉鞈對王介儒:“宣撫司已經將情況奏秉朝廷,並且希望兩國關係還像以前那樣,但現在還沒得到朝廷批準。”

已經從耶律大石那得知昨日大勝宋軍一事的王介儒,態度也變了,絕口不再提稱藩一事,而是略微有些強硬道:“如果貴國真要出兵強攻燕京的話,我軍肯定會決一死戰,那樣,兩地的百姓可就要遭難了。”

王介儒的副手王仲孫:“我們燕京有這樣一條諺語:一馬不備二鞍,一女不嫁二夫。為人臣不能事二主,燕京的士大夫們豈能沒有這樣的觀念?”

馬擴笑:“如此來,燕人先嫁契丹,今後恐怕又要改嫁女真了。”

王介儒與王仲孫無言以對。

隨後,王介儒和王仲孫以客禮拜見童貫。

王介儒對童貫:“女真背叛本國,不僅危害本國政權,對於大宋也是一個危害。現在,如果貴國為謀求一時之利,而棄百年之好,為結新起之鄰,而埋下他日之禍,還自以為得計,是為不智。救災恤鄰,古今通義,希望貴國能好好考慮一下!”

不久,王介儒和王仲孫就回去了。

遼使前腳剛走,後腳馬擴就迫不及待的跟童貫:“宣相,可能出事了,冠軍侯也許已有自立之心……”

……

……

PS:今隻有這一更。

跟大家稍微解釋一下,因為實在是太入不敷出了,所以每周二(有時間周三也得耽誤一)我都跟一個讀者去遊戲裏搬磚賺點外快,貼補一下家用,如此,周三、周四我有可能就得一更,希望大家見諒一下、擔待一下,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