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和四年十月二十三日夜,郭藥師率常勝軍一千人作為先鋒,趙鶴壽、高世宣、楊可世、楊可弼四名將領總共統兵五千作為主力從良鄉向東疾馳而去奇襲燕京。
六千輕騎連夜從固安縣城西秘密渡過盧溝河,然後繞道安次,於第二半夜時分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了燕京城東一個名叫三家店的村莊前。
在樹林裏休息一夜。
次日一早,郭藥師派手下大將甄五臣和五十精兵組成一個突擊隊。
突擊隊員裝成百姓模樣,然後有的挑著菜筐,有的擔著捆柴,有的挎著竹籃,他們或前或後,裝作互不相識,跟著清晨進城運送柴草的馬車一塊混進了迎春門。
甄五臣看準時機,率領五十名突擊隊員突然暴起,與守門士兵展開血戰。
付出了四十多死傷的慘烈代價,甄五臣他們奪下了迎春門。
僥幸活下來了的甄五臣,果斷點燃信號彈。
郭藥師見之,立即率隊出發。
楊可世、高世宣、趙鶴壽、楊可弼等,也都不甘其後,各自率軍快速向燕京城挺進。
六千宋軍很快便在燕京城迎春門前集合完畢,然後就準備入城。
不過這時郭藥師卻向楊可世建議道:“咱們不能全都進城。”
楊可世不解:“為什麼?”
郭藥師回答:“咱們應該留下一千軍馬埋伏在城外。一是,可以阻擊蕭幹或耶律大石可能回城的援軍。二是,萬一咱們此行不順利,退出時也可以有個接應。”
楊可世覺得郭藥師言之有理,便問高世宣、楊可弼、趙鶴壽:“你們誰願留在城外?”
高世宣、楊可弼、趙鶴壽三人都不吱聲——很明顯,他們誰都不願意留下。
想想也是,這可是收複燕京第一功,誰願意放棄這個大功?
楊可弼是楊可世的兄弟,不可能將他留下。
高世宣是楊可世的老搭檔,也不可能將他留下。
最終隻能將郭藥師的部下趙鶴壽留下。
郭藥師令常勝軍七名將官各率二百騎兵迅速去搶占燕京的另外七座城門。
楊可世則將剩下的大軍分為左右兩路,楊可世和郭藥師率領左路,高世宣和楊可弼率領右路,分頭向位於燕京城西南方向的宮城進軍——他們計劃包圍宮城,活捉蕭普賢女。
宋軍進城的消息不翼而飛,很快便人所共知。
有些膽大的居民,跑出家門,站在大街兩側看熱鬧。
有一個中年男子徑直走到大街中間,伸開雙臂攔住楊可世和郭藥師,激動地:“兩位將軍,我是一個漢民,名叫馬賢良,王師入城,我們漢民全都歡欣鼓舞,為表敬意,特獻詩一首:破虜將軍曉入燕,滿城和氣接堯。油然靉靆三千裏,洗盡腥膻二百年。”
人群中頓時叫好響應,經久不息。
楊可世和郭藥師麵帶微笑,向人們招手致意。
也有一些膽的居民,藏在家裏,關門堵窗,然後趴在門縫、窗縫上向外窺視。
契丹族和奚族居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深感憂慮,同時又不知該如何應對。
進城時,沒碰到像樣的抵抗,讓宋軍從楊可世、郭藥師以下全都鬆懈下來,以至於不少饑餓的宋兵開始不守軍紀,紛紛跑進路邊的飯館裏大聲嚷叫著:“老飯上菜上酒,快!”
飯店老板們趕緊心伺候。
可有一家飯店老板拒不接待,而且還與宋兵發生衝突,最後被宋兵一刀殺死。
這個被宋軍殺死的飯店老板,正是契丹人。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便傳遍了燕京城。
這件事激怒了契丹人,他們紛紛走上街頭,阻攔、幹擾宋軍前進。
一時群情洶洶,好似幹柴遇到了烈火一般,愈演愈烈。
楊可世一看這樣下去不行,這將耽誤軍機,遂傳下軍令:凡是騷擾民居之兵,無論何人,一律就地正法;凡是阻撓宋軍前進之人,無論何人,一律格殺勿論;整肅軍紀,加速前進。
於是,誅戮萬計,通衢流血。
因為宋軍的暴行,契丹人和溪人自發的組織起來抵抗宋軍——滿大街的契丹人和奚人,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紛紛攘攘,潮水一般地朝宋軍湧來。他們手握刀槍棍棒,與宋軍展開了慘烈的巷戰。燕京城的大街變成了戰場,宋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盡管如此,楊可世還是派人回去報捷了。
不過——
楊可世報捷的對象,不是近在盧溝河的劉延慶,而是遠在雄州的童貫。
經過浴血奮戰,宋軍終於衝破了契丹人的層層阻撓來到了皇城下。
燕京皇城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城牆高聳雉堞相連,十分堅固。
遼兵隱蔽在城牆上朝宋軍連續射擊,箭矢如雨,宋軍根本無法靠前。
楊可世和郭藥師先是給蕭普賢女寫了一封勸降信。
結果,蕭普賢女不僅將勸降信撕了,還穿上戎裝蹬上宣和門城樓上親自抗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