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當之無愧的大將(求訂閱!)(3 / 3)

可以,蔡仍已經給了劉錡他所能給的最大支持。

如此,劉錡對蔡仍感恩戴德,發誓幫蔡仍打贏這關鍵的一戰。

領命之後,劉錡與諸將和一眾參謀反複商議過後,決定以野戰的方式跟高麗決戰。

在這之後,劉錡親自去勘察了禮成和開京之間的這片區域,最終選定了黃沙原作為兩軍的決戰之地。

隨後,劉錡一邊派踏白查看開京方向的動向,一邊率領四萬大軍去黃沙原占據先機。

因為有望遠鏡這個偵查利器在,金吾軍的踏白與高麗京軍的探馬的交戰中,金吾軍的踏白完勝——金吾軍的踏白不僅清理掉了高麗京軍的十幾波探馬,還將對方的情況打探的清清楚楚。

得知敵人出動了七萬大軍,劉錡、王德、張憲、王彥都有些凝重!

後來,得知高麗京軍停止在九丈坡不前,劉錡、王德、張憲、王彥與一眾將軍、參謀一討論,就判斷出來了,高麗那邊肯定是想用緩兵之計等待援軍,並且應該還有逼迫己方放棄目前的地利優勢去高麗京軍有利的九丈坡決戰的意思。

對此,劉錡當機立斷派人回去稟報蔡仍。

別誤會,劉錡不是派人回去將此事告訴蔡仍,而是請蔡仍立即派三千親軍南下攻打高麗南邊的城池。

聽了劉錡的想法之後,蔡仍派晏廣孝率領七千親軍南下。

得知,蔡仍不僅已經按照他的請求行事,還多派了四千親軍南下,劉錡開始命人在黃沙原挖戰壕設置防線,似乎是準備跟高麗京軍耗到底了。

那事情真是這樣嗎?

不錯。

劉錡真準備跟高麗京軍,也可以準備跟吳延寵耗到底。

吳延寵算錯了。

吳延寵以為蔡仍肯定著急跟高麗決戰。

可事實卻是,蔡仍製定的第一階段的戰略目標,並不是一定要打下高麗的國都開京,而是要阻擋住高麗的京軍,並趁機奪取空虛的南方地區。

以蔡仍的這個戰略目標為基礎,劉錡又何必著急去跟高麗決戰?

再者,晚幾決戰,韓世忠所率領的中軍,就該到高麗了。

到那時,劉錡就有充足的兵力,更是想怎麼跟高麗京軍打就可以怎麼跟高麗京軍打了。

所以,劉錡是真不著急跟高麗京軍決戰。

當然,也不是,劉錡就不想跟高麗京軍決戰,這畢竟是一場決定雙方國運的大決戰,很可能會被載入史冊當中,作為一名軍人,劉錡怎麼可能不願意指揮這場戰鬥?

這就是劉錡請蔡仍派親軍去攻打高麗南方地區給高麗王庭施壓讓高麗王庭逼迫高麗京軍來黃沙原決戰的原因。

不過——

這已經是劉錡能做的最大的逼迫了——如果這樣還不能逼高麗京軍來黃沙原決戰,那劉錡也隻能是眼睜睜的看著這個大功離他遠去了。

這其實也是蔡仍選擇劉錡擔任此戰的主帥的原因。

劉錡此人,善戰,又不貪功,當之無愧的大將,關鍵時刻,絕對靠得住。

高麗的南方地區就跟大宋的東南地區一樣,一共也沒有多少軍隊駐防,又因數百年沒經曆過戰火,駐防的軍隊就跟擺設差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晏廣孝率領七千騎兵南下,立即就將毫無準備的南方攪了個翻地覆——他們五日內,連破十幾州(打不下的,就繞過去),每破一州,他們都會留下五百人逼破該州的人將城門毀掉,更有甚者,還逼迫該州的人將城牆推倒、將護城河都給填上。

得知此事之後,王楷令其貼身太監奮著他的聖旨來向鄭知常和吳延寵問責。

聖旨如下:

近日,敵人分大軍南下,數日內,連破數州,南方子民,苦不堪言,三日內求援信過百,你部至九丈坡後連日不進,是何道理?可否尋求出奇製勝之法?我軍比敵軍至少多出一倍,力量對比十分占優勢,望大軍能勇猛前進,打敗侵略者,還高麗一片寧靜。

見到王楷的聖旨,鄭知常和吳延寵哪敢再耽擱?

再者,他們也已經達到了分敵人之兵的目的。

於是,鄭知常和吳延寵下令,大軍開拔,前往黃沙原與敵人決戰……

……

……

PS:今白有事,沒能寫出來兩章,所以今就這一章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