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明知道此次的繳獲絕逼會多到難以想象,可蔡仍怎麼也沒想到竟然會多到這種程度!
不過,細想想,其實也很正常,這可是高麗二百餘年的積累,關鍵還不隻是高麗朝廷的積累,還有高麗貴族的積累,有這些真是太正常不過了。
順便一句,這還隻是羅城一城的所得,還不算高麗南京、高麗東京以及其它各州縣的所得。
上報完這些之後,張愨就跟蔡仍請求,由戶部派人去已收複之地去查證、封存並運回各軍的繳獲。
蔡仍大手一揮,便同意了,而且,蔡仍還將自己的親軍派了三千給張愨,以防萬一。
作為一個君王,那是不可以沒錢的。
不正常的國家開銷,就是平時的賞賜,都得不少錢物。
當然了,奪了遼國和高麗兩國十幾代人數百年積累的蔡仍,這輩子應該不會缺錢的。
可話又回來,誰又嫌錢多。
更何況,蔡仍有錢歸有錢,但女人和孩子也不少——目前來,蔡仍的妻妾已經超過三百,如果再將他的女官、女侍衛、宮女都加上,他雖然沒有佳麗三千,但一千佳麗絕對是有的。孩子也已經有三十四個了,而這還沒算那四五十個還在娘胎裏的。這些也算上的話,蔡仍差不多都可以蓋過趙佶了。關鍵的關鍵,蔡仍現在才二十一歲,未來,不論是女人的數量,還是兒女的數量,肯定還會再增加。
另外,蔡仍還有文武百官、數百內侍、上萬親兵、數十萬軍隊、數百萬百姓。
總而言之,蔡仍的開銷極大,甚至可以,沒有上限。
在這種情況下,蔡仍多積累一些,總不會有錯。
軍事方麵,雖然蔡仍一直親自掌控,但為了保險起見,蔡仍還是將陳遘調了過來,讓他將樞密院的架子搭起來,輔助自己掌管這場紛雜的大戰。
其實——
蔡仍不僅將樞密院從燕雲調回來了,其他部門也陸續從燕雲調了回來。
宣和四年末,第一批從燕雲過來的民眾登陸禮成港。
這批民眾共有十萬,大約全都是從朔州、應州、蔚州過來的,他們也是最忠誠蔡仍的一批民眾。
蔡仍特意叮囑,這批民眾全都安排在開京地區,成為自己統治的基礎。
這批人中:
願意進城的,蔡仍就派人將金吾軍查封的高麗貴族的房子拆分開,以低昂的價格賣給他們——這裏的城,指的是開京周邊的縣城,而不是羅城。羅城的皇城,蔡仍留給自己的子孫居住。羅城的內城,全都被蔡仍賞賜給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了。就連羅城外城權貴的房子,都被蔡仍拆分開賞賜給金吾軍將士的家屬了。
不願意進城的,各地的官吏會陪同他們擇地建立他們自己的村莊。
而不論進城與否,都能得到蔡仍所許諾的,不分男女老幼,均能分得十畝土地——前幾批來的,分到的,全都是開京地區高麗貴族的良田。後麵來的,選擇在開京附近居住的,隻能自己開墾荒地。否則,就隻能去其它地區分得高麗貴族的良田。這也能保證,燕雲來的人,不會集中在一個地區。
宣和五年初,雲地願意跟蔡仍走的人,要麼已經去了高麗,要麼已經到了薊州準備登船,最不濟的也已經撤到了儒、媯二州,準備從居庸關前往燕京,然後從燕京前往薊州,之後再從薊州坐船前往高麗。
順便一句,為了保證軍票的信用,蔡仍下令,在錢莊撤走之前,將散落在燕雲地區的軍票用真金白銀收回來,帶不走的糧食也分給了燕雲地區的民眾。
這也使得蔡仍在燕雲地區的名聲更好。
而這時,趙宋的局勢已經發生了不的變化。
因為白溝、良鄉那兩場大敗,童貫已經失去了趙佶的信任。
不過——
因為趙佶還需要童貫收複燕京,所以暫時還沒有動童貫。
可王黼和梁師成卻看出了趙佶的心意,因此,他們聯合舉薦譚稹接替童貫擔任河東、燕山府路兼河北路宣撫使。
譚稹的威望與勢力根本無法與童貫相比,趙佶擔心譚稹負責不了收複燕雲這麼大的事,便暫時隻任命譚稹為河東、雲中製置使(就是蔡仍原來那官),讓譚稹負責收複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