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交接(求訂閱!)(3 / 3)

也是譚稹運氣,他剛上任不久,遼東政府就將朔、應、蔚三州願意跟蔡仍走的人給撤走了。

譚稹得知此事了之後,趕緊跟蔡攸、蔡絛、馬擴聯係,請他們跟李綱商量交割朔、應、蔚三州。

不久,李綱就代表蔡仍同意交割朔、應、蔚三州。

譚稹大喜,立馬就將此事報告給了趙佶。

趙佶聞訊,也很是興奮,馬上將朔、應、蔚州改名為朔寧軍,令譚稹趕緊派兵前去鎮守。

譚稹接到趙佶的命令之後,派河東將領李嗣本和耿守忠,率軍前去守禦。

這樣,不費吹灰之力,譚稹便收複了朔、應、蔚三州。

這讓譚稹感到很得意。

然而——

這時的雲中地區形勢很複雜。

金軍已擴張到西夏邊境,李乾順感到西夏麵臨嚴重的威脅,他不敢繼續收留不久前來西夏避難的耶律延禧了。

耶律延禧於是黯然離去,重新回到夾山,打算組織軍隊東山再起。

李乾順為求自保,決定向金國稱藩,金國表示同意。

西夏稱藩後,金國答應將下寨以北、陰山以南、伊實伊喇圖魯濼以西的大片土地割讓給西夏。

而西夏則保證不再救援耶律延禧。

為進一步落實與西夏之和議,完顏宗翰又派遣撒盧母秘密出使西夏,將答應割讓給西夏的土地具體細化為:德、雲內、武州以及河東兜答、斯剌、曷董、野鵲、神崖、榆林、保大、裕民八館,另外還有河西的金肅、河清二軍。

完顏宗翰提出的條件是,西夏必須出兵進攻麟州(後世陝西神木),以牽製河東和雲地之勢。

完顏宗翰做出這樣部署的目的,一是要張網擒拿耶律延禧,二是伺機對燕雲動手和將水攪混,讓宋、夏、燕雲之間亂起來,金國好借此機會消化遼國的土地和民眾。

金國與西夏之間的這些秘密交易,大宋並不知情。

譚稹並沒把主要精力放在交割雲中這件事上,他的心思主要用在國內。

在譚稹剛上任不久,便聽,常勝軍和郭藥師得到了重用,趙宋朝廷決定對常勝軍進行擴軍,將來用常勝軍來駐守燕地。

譚稹聽這件事之後,向趙佶建議,在河東另外組建一支五萬人左右的軍隊,主要招收雲、朔一帶的漢民,讓他們分別屯守在各州縣要害之地,號為義勝軍,讓李嗣本和耿守忠擔任正副統帥,以此來駐守雲地,並且可以用來抗衡常勝軍,也可以使郭藥師有所畏懼。

正準備建立新軍的趙佶,覺得譚稹這個建議很好,很快便予以批準。

李嗣本和耿守忠都是河東守將,他們對雲中地區的地形人口等情況都比較熟悉。

接到命令之後,他們立即展開招兵工作。

他們從“歸朝人”中選拔那些少壯者,登記名號,建立軍籍,發給軍餉。

宋朝有所謂“歸正人”、“歸明人”與“歸朝人”之,這些人都是一些特殊的群體,是宋朝在處理與周邊少數民族及其國家政權關係中形成的。

歸正人,是指原是中原人、後來陷入番邦、而後來又複歸中原者,是自邪而歸正之人。

歸明人,是指原不是中原人,是中原之外的少數民族,來歸中原者,是自暗而歸明之人。

歸朝人,則專指原係燕雲地區的漢人而歸宋朝者。

由於連年戰亂,燕雲地區(包括河東、河北)產生了大量流民,他們現在基本都屬於“歸朝人”,符合招兵條件。

於是,他們紛紛前來報名,加入到義勝軍的隊伍中來。

由於義勝軍士兵的優厚待遇,甚至還吸引了不少常勝軍士兵偷偷跑來入伍。

郭藥師對義勝軍的建立很恐慌,特別是自己隊伍中不斷有軍士偷偷前去投奔義勝軍。

這也讓郭藥師很頭疼。

而此事也使得未來在燕雲地區常駐的兩支軍隊(即常勝軍和義勝軍)從新建之初,就擁有了不的矛盾。

不過——

不管怎麼,隨著常勝軍的擴軍和義勝軍的建立,大宋總算是擁有了兩支“可靠”、“可戰”的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