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萬事俱備(求訂閱!)(1 / 3)

雖然耶律延禧沒有來大宋“避難”,而是被金人捉了,但這仍讓趙佶感到心頭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在趙佶看來,威脅燕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已經由耶律延禧轉變成為金人,該對金人提防起來了。

於是,宣和七年三月,趙佶令童貫從太原前往燕山,進一步部署北方的防務,預防金人南下。

此時,仍然有人郭藥師圖謀不軌,有成為安祿山第二之苗頭。

對此,趙佶雖然並不相信,但他還是讓童貫去燕山布防時順便暗中察訪一下郭藥師,看郭藥師是否真是有所圖謀。

趙佶在手劄中囑咐童貫,如察得郭藥師心懷異誌,可將郭藥師挾入京城。

童貫在與金人辦理完銀絹交接手續後便離開了太原,然後沿著真定府、河間府、莫州、雄州這條路向燕山府開進。

馬擴聽後急忙從保州趕到莫州去迎接童貫。

馬擴急於見童貫的目的是想向童貫提個醒。

馬擴認為,金軍之所以一直與大宋保持表麵友好而不出兵南下攻打大宋,並非是他們信守約定,而是因為他們顧及三股勢力,即平州的張覺、奚地的蕭幹和夾山的耶律延禧——這三股勢力都是遼國的殘餘勢力,都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可能,因此對金國均構成威脅。

可現在隨著耶律延禧被俘,這三股勢力都已不存在了,金人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

馬擴認為,大宋要高度警惕,因為金軍隨時都可能向大宋發動突然襲擊。

童貫也認同馬擴的判斷,他道:“我今去燕山葺治兵馬,蓋為防範金人也。”

……

郭藥師獲悉童貫要來燕山府,心裏很不安——不久前,他曾拒絕入京受封,他擔心童貫來燕京,會對他不利。

不久前,接到趙宋朝廷的詔書時,郭藥師猶豫再三,最後還是不敢入京——他擔心一旦入京將被解除兵權,失去自由。

其實——

郭藥師對趙佶的印象本來很好。

可是通過張覺之死,郭藥師覺得像他這樣的遼國降將,在趙佶眼裏根本就沒什麼值得留戀的,殺就殺,交就交。

郭藥師認為,他已經看清了無情的趙宋,他害怕有一他自己會變成第二個張覺。

郭藥師還覺得,無論是趙佶還是燕山府的王安中、蔡靖等官員,對他其實都很不信任,畢竟他是遼國降將。

所以,為保證他自身的安全,郭藥師覺得他必須牢牢掌控常勝軍,絕不能讓童貫奪去了他的兵權,更不能讓童貫抓他進京。

為達到這個目的,郭藥師決定好好給童貫演一場戲。

於是,在童貫到燕地之際,郭藥師率領數騎離開燕京,遠到易州去迎接童貫。

在易州城外,郭藥師以極為隆重的禮節參拜童貫——就是向童貫行跪拜大禮。

這嚇了童貫一跳!

童貫急忙閃身避開,很不解地:“你如今也是太尉,咱倆官職差不多,為何要向我行此大禮?”

郭藥師回答:“老太師,您對藥師有知遇之恩,就像藥師的父親一般,所以藥師才對您行此大禮。”

郭藥師能有今日之勢,的確跟童貫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童貫很快就釋然了。

隨後,郭藥師邀請童貫視察常勝軍。

童貫隨郭藥師來到一塊空地上。

郭藥師手中的令旗一揮,密密麻麻的鐵騎就從四麵八方有條不絮奔襲而來。

郭藥師手中的令旗再一揮,密密麻麻的鐵騎又迅速退去,郊野沉寂如初。

童貫對郭藥師指揮訓練騎兵的能力大加讚賞!

童貫覺得,有這樣一位大將和這樣一支令行禁止的鐵軍來守衛燕京、來保護大宋的北大門,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於是,童貫拿出大筆錢財犒賞郭藥師和常勝軍,並沒有將郭藥師擒到京師去。

燕山府路宣撫使兼燕山府知府王安中,是王黼和粱師成推薦的人。

自從王黼和粱師成失寵倒台後,王安中就整惶惶不安,他知道他自己在燕京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果然!

童貫來到燕京後,立即建議趙佶召王安中還朝,由蔡靖接替王安中的職務。

趙佶很快就同意了。

接著,童貫又奏請趙佶在河北路置四總管,即四路軍事總管,以加強河北的防禦。

這四路軍事總管:

一是中山府軍事總管,由辛興宗負責——中山府,慶曆八年始置定州路安撫使,統定、保、深、祁、廣信、安肅、順安、永寧八州軍,政和三年升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