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張胡,汝又醉也(求訂閱!)(2 / 3)

蔡仍這麼做是對的。

聽聞蔡仍發起對日本的戰爭,金人大喜,進而放鬆了對遼東的警惕。

完顏吳乞買令完顏宗翰派人將天祚帝耶律延禧解往上京之後,下詔削封耶律延禧為海濱王,然後送長白山東軟禁起來。

這時,手握重兵的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向完顏吳乞買建議,出兵南下攻宋。

完顏闍母、完顏斡魯等前線將帥也都紛紛表示支持完顏宗望與完顏宗翰的建議。

伐宋的首倡者完顏宗望對完顏吳乞買說:“索戶口宋人不給,且聞童貫、郭藥師在大力治理燕山地區,咱們如果不先動手,恐怕會後患無窮。”

完顏宗翰支持完顏宗望的提議,他也認為該給大宋點教訓,否則大金無法安心發展。

恰巧這個時候遼東對日本的戰爭打響了,甚至就連蔡仍都禦駕親征了。

完顏吳乞買覺得,可以趁此機會教訓一下大宋,遂同意了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的提議。

完顏宗望之所以提議南下攻宋,與遼國的官員有很大的關係。

大宋接管燕京後,實行“換官”政策,將原在各州縣任職的遼國漢人官員,大量調至內地任職。

這些漢官,不願意跋山涉水的去人生地不熟的內地當官,加之他們在燕地的親屬又遭到了非人的待遇,因此,他們在憤怨之下,紛紛逃去平州,將燕地甚至將大宋的虛實全都告訴給了完顏宗望。

上京是金國的政治中心。

除此之外,金人還在大宋東北部和西北部分別有兩個軍政中心,形成兩個軍政集團。

在這兩個地方,謀士眾多,戰將雲集。

一個是以南京(平州)為中心,由完顏宗望主持,控製著關內平、營、灤一帶戰略要地,擁有精兵強將,戰將完顏闍母、完顏撻懶都駐守於此。

完顏闍母是完顏阿骨打和完顏吳乞買的異母弟,時任南京路副都統。

完顏撻懶即完顏昌,是完顏阿骨打和完顏吳乞買叔父完顏盈哥之子,時任奚六路軍帥,負責經略奚地(後世河北與遼寧交界地區)事務。

另一個是以西京雲中(後世山西大同)為中心,由完顏宗翰主持,控製著山西以及西北地區,完顏斡魯副之,戰將完顏婁室、完顏銀術可駐紮於此。

完顏斡魯是完顏阿骨打和完顏吳乞買伯父劾者之子,是完顏撒改的弟弟,是完顏宗翰的叔父。

完顏婁室作戰勇猛,屢建奇功,因擒獲耶律延禧而獲完顏吳乞買賜“鐵券”:惟叛國罪不赦,餘罪不問。

完顏銀術可不僅有軍事才能,還富有政治遠見。

其實——

完顏吳乞買以及完顏杲等金國最高決策層,對於出兵南下攻宋,到底有多少勝算,心裏並沒有底。

為麻痹大宋,為暗中考察大宋的軍政情況以及山川地形,為出兵南下做好充分準備,完顏吳乞買先後向大宋派出了三批使者。

完顏吳乞買的這個做法,跟當年完顏阿骨打在舉兵攻遼前,向遼國連續派遣使者的做法完全一致,如出一轍。

第一批使者是告慶使,即報告與慶賀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之使者,他們在宣和七年七月到達東京汴梁城,向趙佶遞交了一份《報南宋獲契丹昏主書》,曆數耶律延禧之罪。

對於金國使者的到來,趙佶很重視,立即調馬擴入京擔任接伴使。

趙佶本人對金使也很熱情,親自設禦宴招待。

這天,宴會剛結束,趙佶忽然下旨召“金門羽客”張虛白入宮。

所謂“金門羽客”,就是道士。

自政和年以來,趙佶深迷道教,也因此招攬了不少道門大賢在身邊,與之論道。

而這張虛白就是其中之一,此人“性喜多學,而於術數靡不通悟,尤善以太一言休咎,然多發於酒。曰:某事後當然。已而果然。”

張虛白與其他金門羽客有所不同,趙佶每次都稱呼他“張胡”,而不叫他的名字。

張虛白喜歡喝酒,每次酒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無所隱諱。

張虛白曾在大醉之後躺在趙佶腿上,趙佶很寬容地說:“張胡,汝醉矣。”

不久,張虛白便來到宮中,趙佶告訴他耶律延禧已被女真人虜俘,讓他推測一下吉凶禍福。

張虛白於是用太一術數推算了一會兒,然後說:“天祚在海上築宮室待陛下久矣。”

左右之人一聽此言皆大驚!

可趙佶並沒有生氣,而是望著張虛白緩緩說道:“張胡,汝又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