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仍並不想打日本,至少現在不想。
倒不是說蔡仍怕日本,而是現在已經是宣和七年的秋天了。
如果曆史不發生改變,今年冬天,金人就會第一次南下,趙佶就會將皇位傳給趙桓,然後在趙桓的一係列騷操作下,北宋就會在兩年內滅亡。
這種情況下,蔡仍所想的當然是火中取栗趁機去奪取中原,然後問鼎天下。
可問題是,日本最近也太囂張了,不僅扣留了遼東的商船,還拒絕和談。
當然,這也是因為遼東和談的條件高了一點——遼東要求日本必須無條件釋放遼東的所有商船,造成的損失,按三倍賠償,另外,要求日本方麵放開貿易通道,大家共創大東啞共榮。
其實——
蔡仍這就是漫天要價,希望日本就地還錢——蔡仍真正的底線是希望日本能像之前一樣允許遼東商人往日本走私。
可白河法王也不知是抽了什麼風,就是一點都不鬆口。
遼東的商船,有私人商船,但更多的國有商船——至少七成是國有商船,也就是商業部的船。
商業部如今每年都給遼東政府上交五六千萬的財政收入。
關鍵,商業部能給遼東政府帶回來大量的黃金和白銀。
如今被日本掐住了脖子,遼東政府可以說是少了很大一塊財政收入,更關鍵的是,遼東政府沒地方去弄金銀了,這讓本來就財政緊張的遼東政府,日子就更難過了。
這種情況下,就算宋金爆發戰爭,蔡仍也很難火中取栗。
要知道,現在的中原,也是有一大堆亂攤子需要收拾的。
而想要收拾這些亂攤子,就不能沒有錢。
關鍵的關鍵,打仗是需要錢的。
而如果蔡仍能夠打下日本,然後大力開采金銀,未來哪怕蔡仍打下大宋,也絕不會缺金銀,甚至蔡仍都可以廢掉金銀複本位製實施穩定的金本位製,徹底普及紙幣,發動一場貨幣革命,讓曆史大大的向前邁一大步。
另外,日本還有不錯的土地資源,琵琶湖周邊、濃尾平原、伊勢國都是糧食產量很大的地區,還有近千萬人口,這兩樣資源如果利用好了,那蔡仍今後將不會再缺糧食。
更關鍵的是,老家不穩,根本無法談爭霸、談逐鹿。
而就目前來看,蔡仍的老家,唯一不穩定的因素就是日本。
隻要蔡仍能夠打下日本,然後囤積重兵於西北邊,那蔡仍的老家就會固若金湯。
到那時,如果中原地區有機會,蔡仍就可以入主中原,登基為帝,中原沒有機會,擁有朝鮮半島、整個日本、台灣島、膠東半島、海南島等地的蔡仍也一樣可以稱帝。
考慮再三,蔡仍下定決心,對日本速戰速決。
金秋八月,蔡仍從遼東十廂兵馬當中各抽調到一半的兵馬,然後集結了二十五萬大軍。
蔡仍以嶽飛、吳玠、韓世忠為左、中、右三路大軍的都統製,然後自己禦駕親征兵發日本。
九月初。
嶽飛所率領的八萬大軍在水軍的護送下攻打日本的九州島,然後北上,目標日本本州島的京都。
韓世忠所率領的七萬大軍在兩棲軍的護送下直接攻打日本本州島的京都。
而中路軍為兩路大軍的援軍,見機行事。
此戰——
右路軍所走的路線,過對馬島,直接登陸日本九州,是一條很成熟的航線,很多水手都知道。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條路線知道的人多,所以,右路軍必然要打一場又一場的硬仗。
左路軍所走的路線,是一條全新的航線,他們從釜山出發,直奔日本本州島,奇襲本州島的京都進行斬首。
在製定這條奇襲路線時,蔡仍已經盡可能的跟李寶描述了福井港的位置。
可即便是這樣,蔡仍也擔心左路軍不能完成這次奇襲,畢竟,這個時代的航海技術是那麼落後,走的又是一條陌生的航道。
好在——
有常年跑日本的商人充當大軍的向導,韓世忠、李寶他們就算不能在福井港登陸,也一定能在本州島的某個地方登陸,到時候他們改走陸路也就是了。
不管怎麼樣,左右兩路大軍都按時出發了,而吳玠也率領中路軍聚集在遼東的南部地區,隨時準備增援。
至於蔡仍,則還沒有動身——此事不急,遼東太小了,小到,蔡仍如果急行軍,兩天就能到達遼東的南部地區。
其實——
蔡仍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侯對日本發起戰爭,除了因為蔡仍缺錢,還因為蔡仍想給金人點空間——蔡仍怕自己在金國之側窺視,金人不敢像曆史上那樣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