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力挽逛瀾?(求訂閱!)(1 / 3)

馬擴自雲中回到太原,已是十二月一日。

這時,金軍的東路軍,也就是由完顏宗望所率領的人馬,其實已經南下侵宋了,並已經攻占了燕地的好幾個州了。

隻不過,因為這個時代消息傳播的速度太慢,又因為燕地和河東被雲地給分開了,以至於童貫等人還對金人“懸崖勒馬”抱有希望,並且努力改變完顏宗翰的想法。

馬擴回到太原之後,急忙將往來所經曆的事,以及與完顏宗翰對答語錄,全都如實呈報給了童貫。

童貫聽罷,大驚,他道:“金人國中初定,邊界連十萬人馬都沒有,怎敢幹侵宋這種大事?該不會是你判斷錯了吧?”

馬擴聽言,忍不住說道:“去年我自雲中回來,便以此事報大王,勸大王分三路,選拔十萬軍兵分統,以壓助常勝軍和義勝軍,那時我就猜到金賊必有南侵一日。在任邱縣,就金人擒獲遼主天祚帝之事,我也曾向大王分析過金賊南侵之事;在保州,我曾給大王寫過報告,請趕緊備邊;在京師,我又勸大王提十萬兵出壓境,計議交割。我預知,金賊深怨大宋招降張覺,又怨大宋邀請天作帝,為契丹亡國之臣所激發,必生不測之變,大王皆不信之。我看目前事勢極為危急,金賊必乘我邊境無備,大膽入侵我大宋,大王須得立即作出隄防!”

童貫說:“自得到你在茹越寨所寫信件,我即給太原、真定、中山、河間、燕山府路下令,令他們策應,各自管好防區。我又令郭藥師著急軍馬,出城下寨,準備迎戰金軍。現在,太原府路官軍,加上義勇、膽勇、義勝軍以及鄉兵,合計起來也有數萬人馬,我已下令安排膽勇人馬開赴邊境,又令李嗣本於代州近城,踏勘屯駐十萬人馬的寨地,昨天,李嗣本還曾擺拽耀兵,或許粘罕也得聞如此聲勢,未必敢來南侵。”

童貫真是想多了,第二天代州邊關忽然傳來報告說:金國元帥府遣使撒盧拇來太原訪問。

童貫立即安排馬擴和機宜朱彥通擔任館伴負責接待撒盧拇。

撒盧拇來到太原之後,首先將完顏宗翰的一封信交給了童貫。

這封信不長,大概意思就是,通知童貫,我們大金要舉兵伐宋了,現在來告訴你們一聲。

童貫看完信後,瞳孔一縮,他不顧身份急道:“兩大國之間事,且須慢慢商量,何必以軍馬相逼?兩國結盟已數年,萬萬不可因一時衝動就輕起戰端啊!”

撒盧拇說:“軍馬已起,還有什麼好商量的,況且,我來,也不是跟你們商量的,而是通知你們準備迎戰的。”

撒盧拇又說:“你們大宋要是害怕了,其實也好辦,你們立即撤出燕地、河東、河北,然後兩國可以慢慢商量邊界的問題。”

說完,撒盧拇就離開了,準備回到雲地向完顏宗翰複命。

童貫給馬擴使了個眼色,讓跟撒盧拇有些交情的馬擴再去跟撒盧拇好好談談。

馬擴於是拉著朱彥通追上了撒盧拇。

朱彥通性子急,他先問:“粘罕國相擅自舉兵,其意何也?”

撒盧拇回答說:“兵已起,你們也不用再跟我商量了,元帥國相軍馬自河東路入,二太子(完顏宗望)軍馬自燕京路入,伐宋已勢不可擋,你們不必再做無用之功了。”

朱彥通又說:“兩朝結盟已久,現在你家卻連招呼也不打,便起兵,是什麼道理?”

撒盧拇回答道:“隻因為貴朝先失道理,所以才導致如此。”

馬擴說:“兵者,凶器也,天道厭之。貴朝吞了契丹許多國土,亦是借本朝聲勢,方能盡滅之。今一旦貴朝不顧以前契義誓好,先舉大兵,不過虜掠得些民財,真能奈我大宋何?大宋乃大國,世界廣闊,大軍百萬,民眾萬萬,若朝廷省悟,略行更改,你們絕討不到任何好處。而兩國一旦開戰,便結下仇怨,再想停下來,恐怕就難了。”

撒盧拇說:“元帥國相若是怕貴朝的大軍,便不敢來打了。如今檄書即將到來,你們馬上就能看到了,多說無益。”

頓了頓,撒盧拇又說:“事已如此,咱們在這裏鬥口還有什麼意義?你們若是能勸動童大王,讓他趕緊上湊你家皇帝,隻割與燕京、河東、河北三路地土,以大河(黃河)為界,存取大宋宗廟社稷,卻是能報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