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頭並進(求訂閱!)(2 / 3)

正因為如此,西夏對折氏家族可謂恨之入骨。

(曆史上,北宋滅亡了後,西夏東侵,打下府州之後,對折家挖墳鞭屍,可見他們之間的仇恨。)

折可求率兩萬援兵,自府州過黃河,經岢嵐州(後世山西岢嵐縣)至天門關,發現有金兵在此據守,於是轉道走鬆子嶺,來到太原西南的交城(後世山西交城)駐紮。

而劉光世領兵從鄜延出發,一路向東北方向的太原開進,在交城與折可求相會,分別駐防。

劉光世在北伐攻取燕京之戰中曾未能及時到達燕京城下接應郭藥師,致使已先攻入燕京城內的宋軍失援而大敗,他因此受到降官處分。

後來,在平定河北起義軍張迪之戰中,劉光世立有大功,又複領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

在交城段的汾河北岸,宋軍與金軍展開大戰。

兩軍從早上打到中午,雙方互有勝負,戰事膠著,一時之間也看不出來誰能取勝。

後來,完顏宗翰派人迂回到折可求軍的背後,突襲折可求統領的軍隊,使得宋軍突然落了下風。

劉光世見此,帶著本部人馬就跑了。

本就苦苦支撐的折可求軍,立即大潰。

結果,羅稱、韓權死於戰陣,強大的折家軍兵將十喪七八。

這場戰役,宋軍總共損失一萬多人馬(其中大半是折家軍),而金軍在此以逸待勞,大獲全勝。

指揮這場戰役的金軍將領是完顏銀術可和耶律餘睹。

順便說一句,此戰,參戰的金軍,大部分都是義勝軍,小部分是遼軍,真正的女真軍,寥寥無幾。

……

此時,太原城內,居民僅有兩萬餘人,士兵僅有王稟率領的勝捷軍三千人以及一些廂軍。

勝捷軍本是童貫的親軍,是童貫從西北招募的一支很有戰鬥力的隊伍。

童貫在離開太原之前,任命王稟為副都總管即副帥,並留下一部分勝捷軍讓王稟指揮,令他負責守衛太原。

王稟是開封人,字正臣,出生於將門世家,其祖父和父親皆為西軍將領。

平定方臘暴亂時,王稟擔任步軍統製,立有戰功,後跟隨童貫北伐,再後來擢升為河東宣撫司都統製,隨童貫駐守太原。

為加強城防,彌補兵力不足,張孝純與王稟下令,太原城內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子全部編入守城之列。

張孝純與王稟決心與金軍進行殊死拚殺,堅壁固守以待援。

張孝純對城內軍民說:“金人雖在城下,卻奈我們不得,太原自古雄藩,城堅糧足,加之兵勇,我非不欲出師,當俟金人糧盡氣失,將驕兵惰,乃候援兵附近,內外相應,使胡騎匹馬不歸,上為朝廷報複,下保汝等血屬,可乎?”

眾皆唯諾。

金軍攻打了幾次太原城,可是在極為擅守的大將王稟的堅守下,金軍的攻擊,全都被太原軍民被打退了。

迫不得已之下,金軍在攻占太原外圍諸縣後,以“鎖城法”將太原城緊緊圍困。

所謂的“鎖城法”,其實就是將太原圍起來,阻斷城中之人與外界的聯係。

而因為有太原城這座極為重要的城市沒有攻下,西路金軍並不敢冒然分兵南下。

完顏宗翰大怒,發誓,必取太原城,然後屠城,以泄他心頭之恨!

就這樣,之前一直勢如破竹的西路金軍,被拖在了太原城下……

……

完顏宗翰率領的西路金軍,被宋軍頑強地阻隔於太原城下的同時,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金軍,卻早已兵不血刃的占領了燕京。

完顏宗望之所以如此輕易的就拿下了至關重要的燕京,那是因為郭藥師叛變了,燕京不戰而降。

就在童貫離開太原的那天下午,即十二月八日下午,郭藥師派人請蔡靖、呂頤浩、李與權、沈琯等燕山府的主要官員來自己家中議事。

蔡靖等人並不知道郭藥師已決定向金人投降,並在家裏預設了伏兵,因此他們結伴而來。

蔡靖等人一進門,郭藥師便對他們說:“張令徽準備向金人投降了,他盜用軍中大印,已向金人遞交了降表,我雖然已經派人將他派去的人追了回來,但現在情況很危急,金軍旦夕將至,燕京危矣,依我看,咱們不如投降吧?”

蔡靖一聽郭藥師要投降,氣憤地說:“靖誓死報國,怎麼可能投降?相公欲負天子乎?天子可有對相公不起的地方?”

郭藥師低下頭,說:“陛下雖無對不起藥師的地方,但他誅殺張覺,不信我遼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我與大人相交甚歡,今就如實相告,不是藥師想投金人,而是遼人對大宋失望,想投金人,藥師隻不過是順應民意、軍意罷了,畢竟藥師也是一遼人,焉知不會成為第二個張覺?”

見郭藥師投降之意已絕,蔡靖取下佩刀就要自殺。

郭藥師一下子將蔡靖抱住,軍官趙鶴壽上去抓住蔡靖的胳膊,常勝軍的眾軍官一擁而上將蔡靖的佩刀搶下。

呂頤浩轉身想逃跑,被常勝軍的軍官們上前製止住。

郭藥師語氣很嚴厲地說:“誰都不許離開這裏,但有抗命者,殺無赦!”

於是,將蔡靖等人就被郭藥師軟禁了起來。

這天晚上三更後,燕京城裏忽然起火,不受控製的常勝軍將士四處燒殺搶掠。

很明顯,這時候的燕京、這時候的常勝軍,已經無人能控製了,其中也包括郭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