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九日晚,有人向郭藥師報告,完顏宗望已兵臨城郊,將要入城。
郭藥師趕緊率領眾軍官出城迎拜。
回來後,郭藥師對蔡靖等人說:“太子有令,南朝官並不殺,令出城降。”
蔡靖說:“我們已經被拘執,何必再降?見時用何禮數?若少有屈辱,我必死。我若死,舉家骨肉,請郭相公全部縊死,一坑埋之。”
蔡靖又叮囑兒子蔡鬆年要英勇不屈。
眾人都向郭藥師請求:“免見太子”
郭藥師說:“必須要相見。”
第二天,金軍正式進入燕京城,將金國旗幟遍插於燕京各城牆之上。
為了收複和治理燕京,趙佶與宋王朝自政和五年便開始運作,曆經十年,付出了無數心血和錢財。
自宣和五年初,大宋從蔡仍手中接管燕京,至此還不滿三年。
沒經過任何抵抗,燕京就輕而易舉地被金軍占領。
其罪魁禍首當然是負責燕京防務的郭藥師。
然而,更深層地看,趙佶與宋朝廷以及燕山府的一眾官員也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十二月十一日,完顏宗望派遣蕭三寶奴、王汭、張願恭來郭藥師家,會見蔡靖以及燕山府諸監司官員。
蕭三寶奴是契丹人,王汭和張願恭都是漢人,他們原來都是遼國官員,後投降金人。
他們對蔡靖等人說:“太子傳語,切不要驚恐,今日之事,蓋緣南朝失信。”
接著,他們談及宋朝違約收納叛臣張覺,以及在交納歲幣等事情上經常糊弄金人等問題,言語間有指責趙佶之語。
蔡靖聽完,辯解說:“趙皇乃堯舜之君,隻是為群下所誤。”
王汭說:“我們有禦筆可以作證。”
蔡靖繼續辯解說:“安知不是別人代趙皇所寫?”
王汭沒回答。
其實——
金軍進城後,將從張覺家裏搜出的禦筆,與郭藥師手中的禦筆做了一番比對,確認兩者筆跡完全一致,都出自趙佶之手。
張願恭卻不屑的說道:“既為堯舜之君,何故不知人善用,若當初留下遼東王,焉有今日之禍事?”
很多遼人都後悔當初讓蔡仍走和沒跟蔡仍走了,而這張願恭便是其一,因此,他才會在此時說出這番話。
蔡靖沉默了許久,才回答說:“知人非易事,堯舜以為難。”
很顯然,時至今日,蔡靖也覺得,當初趙佶最好的選擇,不是逼走蔡仍,而是讓蔡仍來治理燕雲,如果真是那樣,金人哪有膽子南侵?
……
十二月十四日,完顏闍母派王汭請蔡靖與眾官員先至燕山府集合,然後集體來到宣和門外球場上。
完顏闍母當眾宣布:安撫使兼知府蔡靖留在燕京,轉運使呂頤浩、副使李與權、提舉官沈琯以及鹽茶司勾當官杜時亮、從政郎監稅陳傑等五人,隨軍同行,大軍繼續南下。
宣布完決定之後,完顏闍母令眾官員回去各自做準備。
當初,完顏宗望在與完顏闍母、郭藥師商量隨軍人選時,本來也想讓蔡靖同行,可他們又覺得蔡靖這人很難說話,於是便放棄,決定讓其留在燕京。
臨行之前,沈琯去與蔡靖告別。
沈琯說:“自到燕山三年,不謂與人如此相別。前路使之招誘州軍,或留以為用,乃琯死所。但盡死節守燕,終始不忘者,惟大學與琯,大學他日得見主上,當與某明之。若某先得見,亦然。”
十二月十五日,完顏宗望令郭藥師率千騎為先鋒,大軍出燕京,一路向南挺進。
起初,金人對郭藥師並不信任,甚至有所懷疑,所以隻令其帶一千騎為向導在前麵帶路。
郭藥師說,一千人馬實在太少了,哪夠當前鋒的,萬一碰到大隊宋軍,恐誤事。
金人覺得有理,便又給郭藥師增加了一千騎,並命令他凡事都要請示報告。
郭藥師看出來了金人不信任他,知道再爭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而且,沒準會適得其反,反而被金人所殺。
於是,郭藥師便帶著兩千人馬充當金人的先鋒,小心翼翼的南侵。
此時——
宋朝北方邊關如鬆亭關、韓城鎮、符家口、石門鎮、野狐關、古北口等,全部失守,把守關隘的官軍全都早已望風而潰。
經州(即後世玉田縣,原屬薊州,宣和六年朝廷於此置經州)知州鬱中正,已被金人囚禁;
景州(後世河北景縣)知州吳震,已從海上遁逃;
薊州(後世天津薊縣)知州高公斡、昉曾評,已率牙隊之兵往南逃奔;
檀州(後世北京密雲)知州徐傑倅、黃文也相繼逃遁;
順州(後世北京懷柔)知州林良肱、倅路擴,則入趨燕山;
涿州(後世河北涿州)知州葛逢,此前已先逃亡;
易州(後世河北易縣)知州黃烈,逃跑時墜城折斷左足,又不幸折斷右足而死。
……
https://www.biqiuge8.com/book/62197/574870639.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