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點總結下來,張瀾所做的一切在外部的反饋幾乎是沒有的,但他為什麼依然樂此不疲呢?
無非就是因為,他並非沒有收獲,但那與別人毫無關係。
張瀾所做的一切,出發點從來都是源於自身。
幫助孤兒院隻是他找到追求的途徑,張瀾在意的隻是在這過程中,他自己思想上能夠得到多少,對於別人怎麼看怎麼想,乃至於別人是否感激都不重要,這些都隻是附帶品,張瀾在乎的,隻是他自己的感覺。
張瀾是這樣,蘇希她們也不會差太多,他們在意的都是提高自身,要做的隻是給自己一個交代,但對於過程中接觸的人和事,他們其實都不怎麼放在心裏。
對他們來,其他人所能起到的作用僅僅是讓自己有了一個施展的空間,和對結果的印證而已。
放到這件事裏,就是他們不想傷別人的心,但不想的理由卻和別人沒有任何關係。
這樣做的結果帶來的好處一時看不出來,但弊端卻顯而易見:由於想的太過嚴密,對於超出事先設想之外的情況,在應對上就遲鈍了很多。
這並不是李星彥是錯的,會出現這種情況,隻是因為他想的還不夠周全,但做事的思路卻是沒錯的。
而對於出了紕漏的結果,李星彥毫不擔心,如果隻有他自己的話,那冷場不可避免,但他還有值得信任的同伴。
張瀾和戚戀的信號除了李星彥之外,坐在他身邊的程子矜當然也看的到,見李星彥一時有些無言,程子矜輕笑一聲,麵帶笑意的對院長道:“院長,我也有個問題想要問問您,不知道咱們這裏需不需要義工?”
院長本來還在看著戚戀和張瀾發笑,聽到程子矜的話,略感意外的轉過頭來,程子矜問出的問題是他沒有預料到的。
對於張瀾的這些朋友,院長的印象和張瀾最開始出現的時候是一樣的:這是一群有善心的孩子。
但也僅此而已,院長是從沒想過她們會想要做義工的。
義工是什麼?
如果拋棄因為為善的原因所帶上的頭銜,直白點,那就是不給錢的雜工。
一般來,除了少部分真的具有善心又踏實的人之外,會做義工的隻有學校組織的學生。
或許這之中有一部分是真的想為孩子們做些什麼,但大部分都是為了宣傳而已,目的也大多和孩子們並無關係。
畢竟,真的頂著義工的身份來了之後,有些工作人家不安排給你你也是要做的,這是善名帶來的約束。
一般會來的都是學生和一些剛踏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善良但臉嫩,真的過來之後,哪怕心裏不喜歡表麵上也不好做的比人差,畢竟還有個名頭在那頂著呢。
院長這邊還好,由於規模不夠大院長也不貪心的緣故,院子裏的孩子都是智力健全身體也沒什麼大礙的,但那些正規的孤兒院可就不是了。
在正規的孤兒院中,身體殘疾或智力殘疾的都並不稀有,兩方麵都殘疾的也不少,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們會髒一些完全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就拿尿布來,有哪個十幾二十歲的人樂意洗?
但你真的去了之後,見到別人在洗你好意思看著嗎?畢竟你是義工,去了就是要工作的,哪怕別人並沒有安排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