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忌等人見龍遲遲不歸,放心不下,遂出山莊來望。龍將諸友一一介紹給自己的父親,也將父親介紹給眾仙友。眾仙友一聽敖凜打算帶著龍一個人赴庭歸案,均表示不同意。虎義道:“大神,禍是我們一並闖下的,應當大夥共同承擔罪責。教敖鴻兄弟獨個兒去庭吃官司,於理不通。再,桃花河龍王是我虎義一棍子打死的,也不是別人,您要是隻帶一名凶犯上,也當押解我虎義,而不是我的敖鴻兄弟。”白鈺也道:“我們幾個也是當事之人,理所應當與敖鴻賢弟同吃官司。若玉帝是糊塗主兒,降罪下來,無論如何懲治,大夥共擔承而無所怨言。”其他仙士也紛紛表示如是。敖凜很是受感動,道:“列位之情,我心領受。但是桃花河所發生之事,是由我子身上引發生起,而真正的根子更是在於我敖凜許些年前致瞎是河龍王一目,從而埋下怨恨,也所以才會有今日惡果。因於此,敖凜不想就此案牽涉列位,牽涉多人。不過,諸公請放寬心,玉帝賢明,定然會明察秋毫,辨別是非,公正理斷。我已經托太白金星從中幫忙,我想他定然會想出辦法,為敖鴻脫難,使教化險為夷。”敖凜不敢耽擱太多時候,於是告辭,帶著龍一人趕赴庭,向玉帝交旨意。
敖凜引龍上得界,來在靈霄寶殿之外。或有可能玉帝會禦審案子,敖凜詳盡地告訴了龍上殿的諸多禮節,見著玉帝該怎樣話,怎樣對答,又不該什麼,等等問題。有殿頭官報上靈霄寶殿:“啟奏陛下,海湖聖水大神擒子來到,請旨上殿。”玉帝道:“這敖凜果然不徇私情,辦事也較快當。”下旨:“宣。”敖凜上殿,跪倒丹墀,參拜完畢,言道:“微臣敖凜前來交旨。”玉帝問道:“聖水大神,不知可否拿獲殺死桃花河龍王的凶犯?”敖凜回答:“陛下,微臣已然拿得主犯敖鴻,隻是從犯五人僥幸逃。臣無有分身之術,又恐節外生枝,將主犯再丟,因此上先將敖鴻一人擒上庭,現在殿外。”玉帝道:“暫退一邊。”敖凜旁站,心中“咚咚”跳個不停,不知接下來玉帝會做何主張。玉帝傳旨:“傳上敖鴻,朕要瞧一瞧怎樣一條毛龍,敢於無法無,居然擅殺朕所欽命的禦神。”也覺得驚詫。時間不長,龍被帶到,規規矩矩跪倒階下,叩拜道:“罪人敖鴻參拜帝。”玉帝往下瞅了瞅,見龍之身有祥氣相籠罩,喚龍抬頭。龍仰起臉來。玉帝細加端詳,見龍眉目清秀,且生有三隻眼睛。青絲發,亮銀角,皓白齒,紅粉唇。素衣團花,墨帶束腰。怎麼看龍,也不像是奸邪、凶蠻之徒。玉帝問道:“下跪可是敖鴻?”龍答道:“正是罪人。”玉帝把禦案一拍,喝道:“大膽敖鴻,你自恃修煉有幾年,具一些道行,便忘乎所以,為非作歹,無端醉鬧桃花河,擅殺是河龍王,在場黑水湖龍王也險遭不測。現在,黑水湖龍王偕同苦主桃花河龍王之子水兒霸,將你告下,狀紙便在朕這裏。事情經過,爾如是講來。”龍往上叩首,道:“帝,罪人冤枉。”玉帝問道:“怎麼,你還有冤屈?殺了人叫屈,簡直笑話。”龍道:“帝容奏。殺死桃花河龍王,確係罪人所為,絕不抵賴,情願領受任何應得的處罰。隻是,事中大有隱情。”龍便將自己遊覽桃花河界、被騙下到河中,接下來桃花河龍王藥倒自己並聯手黑龍妄圖加害自己性命,卻為自己的好友白鈺搭救,直到自己並諸友至於水晶宮同桃花河龍王辯理未果反惹刀兵、誤殺桃花河龍王等等一連串事情經過,由頭至尾講述一遍。但是在這裏,龍並沒將師父廣威仙師助力一事出,生怕連累到師父。也沒有實言道是虎義打死的桃花河龍王,卻攬罪到自己身上。聽得龍講完,玉帝沉吟了一下,又問道:“你言是桃花河龍王與黑水河龍王先欲加害於你,這個朕就不明白了,你與他倆之間可否存在仇隙?”龍回答:“帝容奏,黑水湖龍王有一子一侄因為在人世之間作惡,好多年前被罪人所斬,由是他心懷怨恨,耿耿於胸久矣。對於桃花河龍王,同罪人並無直接的仇恨,但他曾言同家父有宿怨,因為思報不得,所以才要拿罪人代為償還父債。同時也脫不掉有黑水湖龍王的攛掇。”玉帝轉問敖凜:“你與桃花河龍王之間存何舊恨?”敖凜道:“陛下,微臣早年還於北海虛掛閑差,實無寸職之時,奉父命赴南海為伯父南海龍王祝壽,押運賀禮。取道西海,不想同西海龍子摩登之間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招致其恨。南海賀完壽,為了避免同摩登再生摩擦,怨上添怨,遂改道經由東海折還。當行至紅珊海處,摩登糾結幾家龍友阻路討恨,同微臣之間生致一場武鬥。摩登一夥龍友當中即有現在的桃花河龍王。臣不慎誤傷了他的一隻眼睛,大概他設計而害微臣之子便是由此而引發。”玉帝點頭,教敖凜暫退一旁,接著問龍:“桃花河的案子,朕自會安排詳查。再另一件事情,你即便有冤屈,也當來上界之後,作以申辯,卻為何抗禦旨而同五行星官大打出手,並傷了水行星官餘鑒?這你如何辯解,難道也有委屈嗎?”龍道:“帝,罪人亦有委屈。”玉帝聞之,大為不悅,道:“講來。”龍道:“五行星官下界,到百瀑嶺捉拿罪人與諸友。起先,罪人同諸友很是順從,情願跟隨五行星官上庭,與黑水湖龍王、桃花河水兒霸公子對簿公堂,以便早日案情結斷,還自己清白。可是誰曾想到,接下來卻發生了……一檔事情。罪人同諸友為了自保性命,被迫無奈而與五行星官交手,之後脫身藏匿桑嶺。所言句句無虛無謊,還望帝明察。”玉帝一聽龍詳述百瀑嶺發生之事,暗思:“難道敖鴻真有冤屈不成?是否水兒霸、黑龍、五行星官等人告而不實?錯綜複雜,迷蒙難斷,待我再加細細逐一盤審。”宣召五行星官上殿。五行星官來到,參拜已畢,等候問話。卻偷眼見得玉帝麵沉似水,微顯怒容,不由心中一緊。玉帝道:“五行星官,敖鴻稱你們私下接受水兒霸的賄賂,助之滅口加害欽犯,以便掩蓋案情真相,可有此事?”金行星官叫道:“陛下,臣等冤枉,敖鴻血口噴人,捏造事實。臣等根本沒有收受水兒霸的任何東西,更不敢妄自加害欽犯。臣等自知違反條將遭打下凡界之厄,為蠅頭利而冒不得輪回風險,根本不值得。陛下明辨秋毫,臣等如果做出那等傻事,豈不等同於掩耳盜鈴?分明敖鴻誣陷臣等,以便為自己解脫罪名。”玉帝道:“這就怪了,你們有你們的理,他們有他們的理,連朕也糊塗了,如何分辨孰是孰非?”太白金星李長庚出班道:“陛下,兩家各有辭,很難馬上對之做定論。微臣以為,關鍵疑點都在於幾個假的星官身上。他們是如何出現的,又是為哪一方所利用呢?會不會事中有第三者暗地作祟,致使欽犯與五行星官之間發生衝突直至相互火並,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從而有利可圖。這還請陛下差人細查一下。”玉帝道:“卿之所疑或有可能。假若真的有第三者搞鬼,那又會是誰呢?李長庚,你認為誰人會行此詭秘之事?”李長庚道:“微臣推斷,這撮出假星官的第三者,十有八九應在黑水湖龍王的身上。”玉帝道:“會是他所為?卿理由。”李長庚道:“陛下請想,桃花河之案當事雙方,黑水湖龍王、水兒霸,同六欽犯之間有直接利害衝突之外,別人有誰又會無端涉入呢?微臣假設敖鴻所言桃花河案情屬實,一旦他與同犯被押解上庭,經過有司審理,案情大白,黑水湖龍王、水兒霸難脫狀告不實的幹係,也致其想要使敖鴻等欽犯死罪的期望落空。於是,才想出招數,撮用假的星官,挑起了敖鴻等欽犯同五行星官之間的爭鬥。倘若是五行星官失手打死六欽犯,不僅死無對證,使得案件成為無頭,而且黑水湖龍王與水兒霸也出了一口怨氣。反之,假設一幹欽犯將五行星官誤傷,那就是罪上加罪。也同時明欽犯做賊心虛,不打自招,不敢於上庭領罪。由此,縱然有大的理,海深似的冤,也是枉然,免不得挨刀就戮。如此,也一樣可以泄得黑水湖龍王與水兒霸的怨恨。水兒霸道根淺薄,且年幼智弱,行不起風浪,惟有黑水湖龍王性情奸猾,沒有做不出來的不軌之事。上述這一些,不過是微臣的一麵推斷,不一定便是事實。假使黑水湖龍王、水兒霸所告屬實,還要另當別論。一切還憑陛下明察公斷。”玉帝聽了,點頭道:“卿之所言也不無道理,不排除黑水湖龍王行以陰風的可能性,朕要派人詳細調查一番。”當即下旨,先將龍監押,待到黑水湖龍王與苦主水兒霸以及相應有關人證到得庭,再行審理桃花河案。真相大白之後,再做處置。又遣下諸路神使,或召黑水湖龍王與水兒霸來庭,或往黑水湖、桃花河、百瀑嶺等地摸查事情。
不久,各路神使回庭交旨。玉帝即頒旨,以中北極紫微大帝為主審,文曲星、武曲星為副審,審理桃花河龍王被殺一案。其實,對於大羅神仙而言,還用審嗎?推算一下,案情一切明了。但如果那樣,他們又還有多少事幹呢?過程必須要走一走的。簡短節,案子逐步查清核實。有黑水湖的兩員水將可證明黑水湖龍王同龍之間的確有過一段宿怨,同時也隨帶供出了黑龍及子、侄曾經犯下的的一些劣跡,且黑龍至今猶未改。不然當初也生不出龍誅殺勝太歲、厲太歲,教訓黑龍,等等事情。有桃花河的鱤魚將軍證實桃花河龍王確實加害龍不成,反而喪命於六仙士之手,並盡述詳情。有百瀑嶺山神並土地稱,曾看到一個黑龍神鬼鬼祟祟於山嶺之中,不知欲行何為。當然也道,五行星官同龍等人的確有過一番打鬥。如是大案,震驚庭,玉帝也將親自過問審理經過與結果的,誰敢扯半句謊話。紫微大帝傳百瀑嶺山神、土地當堂指認,山神、土地均證實於本界出現的黑龍神正是黑水湖龍王。黑龍承認自己曾在五行星官捉拿欽犯的同時,到過百瀑嶺,但稱自己不過是想要看看情況,卻並沒有暗中搗鬼。紫微大帝差神捕下界,於百瀑嶺問鳥雀,查獸蟲,終於有幾雀證實黑龍變自己為星官一事。神捕回交差,紫微大帝就所得供詞質問黑龍。黑龍最後折辯不過,隻有低頭承認百瀑嶺所為之事。經過苦主、案犯、人證一番對簿公堂,案情最終明朗,紫微大帝將經過與結果上奏玉帝。玉帝禦覽罷案卷,欽下判詞。立了黑龍三條罪:鎮居黑水湖,依勢作惡,縱容子、侄恣肆行凶,荼毒生靈,一條罪也;運用詭術阻擾將公事,二條罪也;告(狀)而不實,三條罪也。判革去黑龍龍王之職,貶到荒原野泊受苦,以觀後效。黑龍害人不成反害己,算是惡有惡報。玉帝又對龍定了罪,雖有冤屈之處,但殺死桃花河龍王之事最不能赦,也得給苦主水兒霸一個交代。暫緩死罪,杖笞一百,限令在三個月之內,與同案之犯(即虎義、白鈺等人)自己想辦法糾結力量,剿滅雲虛洲萬聖山群妖,將功補過。不成,再作重判。龍得以不死,全仗太白金星的功處。苦主水兒霸狀告當中多有不實之處,雖具過錯,但念及其懷喪父之痛,年紀又輕,所以玉帝隻是對之訓誡一番而已。
龍接受了百杖懲罰,但得太白金星向太上老君討得一粒金丹賜他服用,一切痛狀不在。李長庚與敖凜叮囑龍,想要鏟除萬聖山群妖,並非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必須多多糾集幫手,攏聚盡可能大的力量,方能成功。但同時指出,事情雖困難,但卻是一個大好的機遇。但滅群妖,功不可沒,或可以借此以登界,為真正大神仙,前途光明。萬聖山妖方勢力強大,龍同它打過交道,何嚐不知平之的難度。謝過了李長庚,又辭別父親,龍下界,回到桑嶺,會著了虎義、雲無忌等人,講了庭上所曆的事情。諸友聞黑龍被貶,很是高興。龍雖未被即定死罪,算是一件慶幸事,但罰以平剿萬聖山群妖,倒是令人傷頭犯愁。虎義大罵:“這個玉帝老兒也太刻薄了,不與我們一兵一卒,便教咱幾個去鏟除上萬惡妖,簡直是開玩笑,談何容易?不是我們怕死,掃妖蕩魔而為人間做下善事,雖難而義不容辭,可是咱畢竟力量太,對付萬聖山群妖無異於以卵擊石。”雲無忌道:“我看能夠暫時保住性命已經算是不錯了,至於平萬聖山群妖之事,可以多想辦法。俗話,‘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大家夥靜下心來,深思熟慮,定然能夠得一個萬全之策。”白鈺道:“有何良策?唯今之計,也隻有去多方糾結力量,來同群妖一戰而功成,除此無他。依我之見,大家先往浮雲山、秀山,向尤伯平、袁琳求助,就近取援。”眾仙聞而稱善。雲無忌近來有很大一攤子事情,所以沒能成行。而幾位生肖仙則先將身而至珠島浮雲山百木莊,見到了長劍仙尤伯平。尤伯平自然非常高興。但當諸仙道明來意之後,尤伯平大吃一驚,趕緊同客人計議大事。他言道:“咱們朋友眾多,可以陸陸續續請來。此外,還須大兵,可求三路來援。第一路是秀山上的猴兵。秀山、萬聖山有直接的利害關係。秀山一直處在萬聖山群妖的威脅之下,其必然希望除掉這一長久的禍患,利益自己,也定會同我們並肩作戰。第二路是玉馬國之軍。咱們曾經有恩於基國,對於借援,它也必然不會拒絕,定能夠鼎力相助。第三路是南號山明山國遺民。可以遊之王姬順。姬順早有複國、複仇之誌,隻是限於勢孤力寡。如果知道我們將要平蕩霸據其故國舊土中心地域的妖方,如何不傾盡全力,響應並加入我們呢?待到滅除萬聖山的妖精,將是山還他,助其複國,姬順必然感恩戴德。我們不僅算是辦了一件大好事,也交下了一路朋友,有利於將來。但得上述三支強力援助,咱們足可以收拾得了萬聖山群妖。”眾仙稱尤伯平高見,刻不容緩,遂馬上行動。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