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苦掙紮,育我成須眉
此生唯一願,盡孝報母恩
母恩深似海,未曾報一分
臨終不能送,枉做世間人
守孝七日盡,已是到假期
工頭有言在,不歸無工資
臨行叩長輩,長者麵戚戚
送我出門來,一步一歎息
指我看村中,唯遺老與少
合村無壯男,婦女強支撐
新房成排立,電器年年增
好它是好,糟它最糟
男兒在外鰥,女人在家寡
兒女走他鄉,雙雙牽心腸
雖有錢寄回,不能抵淒涼
聞之心神悲,無以用言對
嬌兒強牽衣,掰手不肯開
嬌妻強抑淚,隻恐傷我懷
舍妻別子去,一步首一回
漸行身漸遠,故鄉脫視線
眼中雖不見,心線永相連
村頭母子影,刀刻在心尖
近來多政策,保護農民工
條件略轉好,工時略減少
夜來不能寐,常常思人生
越思越悲涼,越想越心傷
二十妻嬌豔,我不在身邊
三十豐韻存,我在外打工
四十皺紋顯,春心偶然動
五十鬢微霜,秋波難蕩漾
可憐美嬌娘,歲月催黃花
爹娘養育我,又給我成家
不期我外出,竟無送終人
妻子嫁予我,一床宿鴛鴦
而今我打工,懷春度寒冬
今我已生子,幾度不相識
一腔慈父情,無以得慰籍
似此度一生,不如早超生
側身再轉身,繼續思人生
人生何為樂,人生何為悲
家庭何概念,命運捉弄人
命運若如此,何必要做人
明日歸家去,找回原人生
附:
也來一趟,其真名不詳,山西太原人,二零零八年到二零一一年活躍於涯論壇的詩詞比興,屢有佳作,是我極為欽佩的網絡詩人。從《下崗工人行》到《農民工行》,再到《荒村》,感時傷世,誠為唐時元白一脈。但從另一角度來考量,畢竟時移事異,不必一味感傷。拋家棄業、背井離鄉,固然是我輩之不幸,解除土地的束縛,走向更為廣闊的地,未必不是獲得新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千年傳誦的田園之樂或許僅存在於詩歌之中,實際上卻有著太多的無奈與酸辛,根本無需謳歌與留戀。當然實現這個轉化是極為漫長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要付出太多的汗水甚至血淚,關注並親身體驗這個過程,發出我們的聲音,既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責任,所以我對此詩作者致以敬意,並希望朋友以後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注: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作於海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