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這種情形下,柳雲風偕同孟無機、鐵柱、獨孤寒,率虎堂、豹堂及鷹堂大部分人馬,再加上熊堂與蛇堂的好手,奔赴太原城,與其他趕來助拳的各路江湖好漢一起,協同官軍守城。
鄭關錦采取張巡的意見,讓各地趕來的江湖好漢自成一部,以柳雲風等人為首,主要負責抵抗北人高手及被北人收買的中原綠林人士。同時,柳雲風等人以北人之道還治北人之身,伺機刺殺北軍將領,燒毀其軍帳、糧草、物資,破壞其戰力和軍心。
雙方高手圍繞著太原城展開了一場刺殺與反刺殺、破壞與反破壞的大較量,漸漸地竟開辟出一個獨立於雙方大軍行動之外的第二戰場。數月來,雙方大軍沒有特別大的戰事,倒是這第二戰場愈演愈烈。雙方卷入的高手越來越多,死傷也頗為慘重。
這幾個月下來,僅青雲寨就損失了自虎堂堂主以下百十個高手。豹堂堂主江雲豹也一度身負重傷。其他各路好漢亦多有折損。同時,此戰之後,無論雙方大軍戰果如何,隻怕中原及北地武林還會跟著掀起一場血雨腥風的報複性大仇殺。
一月前,柳雲風偕鐵柱、獨孤寒和一群來自各地的武林高手潛出太原城,由孟無機居中調度,伏殺一股北人。雙方一接戰,柳雲風等人發現,這股北人,數量雖然不過十數個,但個個身手不凡。柳雲風等人出其不意,又以眾擊寡,也在折損了數名高手的情況下,才將這股北人盡殲。事後才知道,被殲滅的這股北人之中,居然有一位,乃是北主最喜愛的兒子。
北主得訊後大怒,一舉將上萬名擄掠來在中原百姓驅趕至太原城外。正當城中官兵以為北人又要驅使百姓為盾時,北人騎兵卻策馬對這些百姓往複踩踏、砍殺,將上萬名百姓盡數虐殺。此後,北人又將這些被殺百姓的頭顱砍下,堆放在太原城外,列成京觀。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北主使人將箭書射入太原城中,要求官軍交出殺死北人王子的中原高手。北主更親自在城外折箭立誓曰,如若官軍不從,北軍誓不退兵,勢必攻破太原城。北主還威脅,如果官軍不交人,北軍攻破太原城後,十日不封刀,必行屠城之舉。
北人此舉一出,太原城內大嘩。大多數人更被北人激起同仇敵愾之心,發誓與太原城共存亡。卻也有少數人指責中原武林人事行事魯莽,惹出大禍端。這些人卻不曾省起,北人侵我中原,如果沒有中原這些武林誌士在第二戰場上的戰鬥和流血,太原城怕是早已淪為一個絕地,或已落入北人之手了。而這些人,怕也是淪為亡國之奴了。更有甚者,甚至有一些聲音,要求把柳雲風等人交給北人,以便平息北人的憤怒。
接下來的數日時間,太原城內外陷入了詭異的沉寂之中。北主在太原城外做出屠殺百姓、折箭立誓的舉動之後,北軍再未有任何進一步的動作。北軍不動,鄭關錦也不動,隻是嚴令城中官民,嚴守城池,同時加強查驗和巡邏。
不僅是雙方大軍偃旗息鼓,就連雙方的武林人士,仿佛約好了似的,也都少有廝殺。如此詭異的平靜,反倒是讓太原城內外習慣了夜夜有警、路路有伏的官員、將領和百姓,頗有些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感。
柳雲風一幹人等更是不敢有半點鬆懈。畢竟,此次伏殺北人王子,乃是以青雲寨為主。北人又以近乎瘋狂的手段威脅太原城交人。長期以來,青雲寨和朝廷之間,本就是戰多和少。朝廷雖也有數次嚐試招安青雲寨,但青雲寨曆任寨主本就無意入朝為官,再加上寨中自上而下,曆來不乏與朝廷有深仇大恨之人,招安一事,自是從不能成。
此次,青雲寨幾乎傾闔寨之力,趕赴太原周邊與北人高手周旋,一是因為,一眾當家深知覆巢之下斷無完卵,不願將青雲寨置於北人鐵騎之下。二則,更主要的原因是,青雲寨中,多俠義之輩。眼見北人大軍來襲,眾人雖不願做朝廷的官兒,卻更不願做一群亡國之奴。是故,雖不喜朝廷做派,眾人依然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太原城內外殺敵。
不過,即便同是殺敵,青雲寨眾人在太原城內外,也與官軍少有接觸。眾人隻是隱於城內外各處,自行進行那殺敵之事。唯一與柳雲風有過幾次晤麵的官軍中人,隻有副將張巡。二人倒是惺惺相惜,張巡甚至流露出招攬青雲寨眾人入軍中效力的意思。被柳雲風婉言拒絕後,深諳朝中齷齪的張巡不以為忤,反而更惜柳雲風之大義。
柳雲風也深喜這位身負雄才大略的猛將。一來二去,二人英雄重英雌,竟燒了黃紙,喝了黃酒,結拜為兄弟。柳雲風年長兩歲,論為兄長。張巡做了二弟。自此,暗地裏,張巡對青雲寨眾人照拂更多。而柳雲風也將青雲寨刺探得到的重要消息,時不時地傳於張巡。